“幕後真凶就是小皇帝趙昺和陳宜中,隻要指使者的身份被拆穿,行朝就再無立足之地。整個泉州的百姓不會饒恕這些吃裏扒外的家夥,文大人披上黃袍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整個過程中,咱大都督府都出於被逼迫位置,天下英雄誰也挑不出什麼是非來!”劉子俊當時的話,完顏靖遠一個字都沒忘記。

老實說,誰當皇帝,完顏靖遠並不在乎。追隨文天祥這幾年他也看明白了,有了約法之後,誰當皇帝都不會像原來那麼舒坦。但相比之下,文大人當皇帝對大夥而言肯定好處更大些,別的不說,完顏靖遠知道一旦劉子俊等人的計劃成功,鎮殿將軍的職位必然會落到自己手上。

然而,完顏靖遠不敢相信劉子俊的計劃一定成功。雖然這個計劃得到了幾乎大都督府所有幕僚的支持。為了保證其成功的把握,細心的曾寰還策劃了兩套備用方案。

文丞相絕對不會任人擺布,熟悉文天祥的完顏靖遠清醒地告訴自己。雖然劉子俊等人的計劃對文天祥百利而無一害,但在文大人沒首肯這個計劃的情況下,完顏靖遠輕易不敢執行它。因為完顏靖遠知道,對人寬厚的文丞相絕對不會像外表看起來那樣毫無心機,如果他真是一個老好人的話,也不會在短短幾年內,整合起這麼大的力量來。也不會由百丈嶺一隊殘兵,發展出如此大的一番基業。

幾年來,鄒將軍不肯與文大人合作,被文大人毫不猶豫地擱置,架空,然後慢慢收服。陸秀夫試圖影響文大人,結果反而被文大人影響。張世傑、蘇劉義試圖利用手中的實力與大都督分庭抗禮,結果被文大人不動聲色的一一拿下。即使像陳吊眼這樣桀驁不遜的江湖大豪,最後都唯文大人馬首是瞻!如果文大人是一個可以被屬下算計的人,他能走到今天麼?

與以往的權力爭鬥不同,文丞相做事情的手段更隱蔽,也更溫和。他不願意流自己人的血,但這不代表他畏懼流血。

所以,一路之上完顏靖遠都提著十二分精神。鄭虎臣的提醒聲一響起,他立刻作出了最合理反應。接下來,他卻沒有如劉子俊所要求那樣把矛頭指向行朝,而是指揮部下圍成一個大圈子,把大都督府和行朝所有官員都統一“保護”在圈子裏麵。

“壞了!”見完顏靖遠遲遲沒有進一步動作,戶部尚書杜規心中暗叫不妙。把文天祥推上皇位的計劃是他率先提出來的,憑心而論,杜規認為自己此舉對大都督沒有任何惡意。文天祥對他有知遇之恩,從來沒有因為他是一個小商販而瞧他不起,相反,始終以平等地位待他,並且非常信任地將他從遊商身份一步步扶上了戶部尚書的高位。這份恩情,杜規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想以自己的方式來報答文天祥。與公,坐上皇位的文大人行事再無那麼多人擎肘,這對破虜軍、對大都督赴,乃致整個抗元大業甚有好處。於私,一個主張“士、農、工、商”四民平等,並且把極其重視商業的皇帝出現,會讓杜規和他背後的所有大小商人們揚眉吐氣,從此再不會感到自己低別人一頭。

“這個對所有人都有利的計劃有一個疏漏,就是文大人自己!”杜規在參與製定計劃時,曾經這樣預言。現在,他知道自己的預言正慢慢變成現實。文天祥輕易的被三杯接風酒喝醉,在他眼裏就是一個陷阱。劉子俊因為過於關心文大人的安全,或者說過於關心計劃的成敗被文天祥騙上馬車,等於落入了文大人布置下的另外一個陷阱。可以說,從一開始,聰明的文大人就看出了眾人布下的局,並毫不客氣地把這個局逐個破壞掉。

當他不想落網時,誰也網不住他。這才是文天祥的另一麵。他尊重眾人的意見,卻並非沒有自己的主見。他看似寬厚柔弱,關鍵時刻卻堅硬如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