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瀾偷聽多時,眼含痛淚,心如火焚,暗想:“照這賊黨的話,我父親已命喪兩個女賊手中,偏有這樣巧法,被我誤打誤撞地聽出情由。 也許我父親在天之靈暗中默佑,我從這條路上定可找到殺父的女賊。 這樣機會,不可錯過,眼前這兩賊,也不能放過! 應先下手剪除賊黨羽翼。”
立時打好主意,正欲拔劍上前,猛聽得官道上馬匹嘶嘶長鳴。 他明白這聲馬嘶是自己兩個家將跟蹤尋來。 偷眼看鬆棚下兩個匪徒,已聞聲驚愕,霍地站起身來。
心裏紡車似一轉,慌一撤身,悄悄退出鬆林,一伏身,鷺行鶴伏,施展開夜行術,宛似一道輕煙,馳到官道上。 天瀾攔住兩名家將,悄悄吩咐火速先行回府,報告大公子,隻說此地有形跡可疑的匪人和老公爺之死有關,必得親身探個水落石出,又說:“好在此地離省城沒有多遠,最遲明晚我必趕回家中。 快去,快去!”
兩個家將哪敢違拗,隻好先回昆明。 沐天瀾卻帶著自己這匹騎馬,故意加重腳步,露出行藏,向山坳走來,穿入鬆林夾道的一條小徑,看到那兩個苗匪已離開鬆棚,迎麵走來。
兩匪一見沐天瀾很安詳地牽著馬一步步走近來,立時站住,大約起頭聽得馬叫,以為便是這人的牲口,又疑是趕路錯過宿頭,望見火光,尋來借宿的。 等得沐天瀾走到跟前,一看他年紀雖輕,氣度非凡,身後背著長劍,頓又不住眨眼珠地上下打量。
那個膀闊腰粗的匪人,這時才看清他的長相,濃眉聯心,怪眼如血,滿臉凶惡之相。 卻見他大步上前,兩手一攔,高聲喝道:“喂! 小夥子,你走岔路了。 這兒不是官道,也不是宿店,趁早回身趕路是正經。”
沐天瀾故意露出怯怯兒的形象,打著滇南鄉話,拱手說道:“ 在下貪趕路程,一路趕來,不意起了風,月亮兒被雲遮沒了,這段山路又難走。 在下沒有走過長道,路境不熟,膽又小。 這樣黑夜,難保前途不出事,委實不能前進了。 兩位行好,不論什麼地方,讓我度過一宿,天一亮水米不沾便趕路,定必重重厚謝。”
其實沐天瀾故意沒話找話,同匪人磨牙,為的是打量除兩個匪徒以外,鬆棚後麵幾間草屋內還藏著匪黨沒有。 說了半天,沒有其他匪人出來,便知隻有他們兩人。
再偷偷看後麵立著的瘦漢子,一聲不哼,隻把一雙賊眼盯著自己,似乎已起了疑。
不意沐天瀾一陣哀告,前麵的凶漢立時兩道濃眉一立,怒喝道:“ 哪有這些囉唆? 太爺們有事,好意放你一條生路,你倒願意找死。 那你就不必走了!” 話音未絕,這凶漢一上步,右臂一舉,張爪如箕,來抓沐天瀾的肩頭。 他以為這樣的怯小子,還不手到擒來。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沐天瀾何等角色,一瞧這匪徒還練過鷹爪力,又顧慮到後麵那個瘦漢子動手,或有其他匪黨前來相助,便打定速戰速決的主意。 等得匪徒鋼鉤似的手指剛一近身,一聲冷笑,下麵丁字步不離方寸,隻一矮身,雙臂一錯,左臂一圈一覆,便已扣住匪徒向下抓來的寸關尺。 同時右腿起處,實篤篤正踹在匪人“關元穴”上。 匪徒連招架功夫都沒有,啪噠一聲,被橫踹出七八尺遠,跌進鬆林,早已暈死了。
在匪徒跌入鬆林當口,猛聽得那邊瘦漢一聲斷喝:“憑你也敢行凶!” 右臂一抬,赫的一枝飛鏢向前胸襲到。 沐天瀾原式未動,隻一塌身,那隻飛鏢便擦著左肩頭射向身後。
沐天瀾身形一起,瘦漢子一個箭步已到麵前,左掌一晃動,右掌“ 獨劈華山” 當胸砍下。 掌帶風聲,便知功候。 瘦漢原是個急勁,先用飛鏢暗襲,原想救那匪徒性命,鏢一出手,身隨鏢到,疾如飄風,而且立下煞手,總以為敵人難逃掌下。
哪知沐天瀾哀牢山中十年少林內外苦功,盡得師父真傳,人家二三十年的造詣,還沒有他的精純。 掌風一觸,頓時身法陡一變,微一吸胸,便往後退去四五步去。 厲聲喝道:“且住! 報上你的狗名再鬥。”
瘦漢大怒,卻也知道遇上勁敵,也是微一退身,立從身後解下包袱掣出一對奇形兵刃,似戟非戟,似鋏非鋏,通體約有三尺長短,頂上一個鴨嘴形的矛鋒,下麵托著血擋,血擋下麵又有曲尺形的兩根鋼刺,五寸長,一指粗,一上一下,分列左右。 這種外門兵刃,沐天瀾聽自己師父講解過,知是峨嵋玄門派的傳授,名叫“陰陽三才奪”,又名“指天畫地”。 利用血擋下一上一下鋼刺,善於鎖奪人家兵刃,頂上鴨嘴形矛子,兩麵微凹,見血透風,異常歹毒! 沐天瀾一見賊人手上兵刃,猛想起從前有人說起過,九子鬼母的兒子便用這種兵刃,賊人的形象也與所說相符。
這時瘦漢凶睛外突,灼灼放光,恨不得一口把沐天瀾吞下肚去。 右手“三才奪”
一指,咬牙喝道:“小子,叫你死得明白。 太爺便是阿迷碧虱寨土司普明勝。 你家土司爺手下不死無名之鬼,小子! 報上名兒來。”
沐天瀾一聽,正是九子鬼母的兒子。 並不答話,一反腕,掣出背上的辟邪劍。 更不亮出門戶,左手劍訣一領,赫的一個箭步,爛銀似的劍光,宛似一道閃電直奔敵人。
普明勝潑膽如天,倚仗一身武功,不把沐天瀾放在心上,喝一聲:“小鬼,你想找死!”立時雙奪一裹一分,野馬分鬃,蕩開劍光,接著身形一轉,倏變為“ 大鵬展翅”,右手陰陽奪由外向內,向沐天瀾左脅猛搠,左手奪由內向外,似封似閉,連環進步,虛實並用。
沐天瀾識得這種外門兵刃,又賊又狠,立即氣沉丹田,施展開劍法秘奧。 靜則淵停嶽峙,動則翔鳳遊龍,倏而劍光如匹練繞體,倏而劍光如瑞雪舞空。 一刹時雙方對拆了十幾招,似乎未分勝負。
其實沐天瀾有事在身,哪肯同他遊鬥? 無非先探一探對方功夫虛實。 在普明勝方麵,怒吼如雷,還不知這人是誰,心裏又惦著沐府人頭,恨不得立地把敵人製死。
無奈對方年紀雖輕,劍術卻變化無方,用盡方法也得不到半點便宜。 普明勝意狠心毒,便想施展毒手。 恰好沐天瀾雙足一點,騰身而起,劍隨身走,向普明勝左側滑過。
忽地一轉身,“玉帶圍腰”,劍光如虹,繞著普明勝身子滴溜溜轉起圈來。 普明勝的雙奪揮動如風,自然隨著劍光繞起圈子來。 但他卻也識貨,知道這是少林太極劍的招數,踩八卦,步陰陽,順逆虛實,變幻莫測,越轉越快。 一不小心,便暈頭轉向,看不清敵人劍點,非落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