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關鍵時刻之草根創業——步履維艱,同心合力(3 / 3)

據中華英才網的總裁張建國回憶,1990年,仍處於草創階段的華為僅僅20多人,但“任老板很能激發年輕人的激情,經常給我們講故事,講未來”,用理想與未來引領年輕人的熱忱與投入。回眸華為發展的20多年來所經曆的風風雨雨,我們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任正非對偉大理想與抱負的堅守,華為究竟會發展得怎樣。讓我們重溫任正非的鏗鏘語言吧!“在這樣的時代,一個企業需要有全球性的戰略眼光才能發憤圖強,一個民族需要汲取全球性的精髓才能繁榮昌盛,一個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業生態係統才能生生不息,一個員工需要具備四海為家的胸懷和本領才能收獲出類拔萃的職業生涯”。當任正非說出這句話時,許多將要奔赴海外戰場的勇士們激動得熱淚盈眶,激情滿懷。而理想的實現,是用愈挫愈勇的鬥誌、用屢敗屢戰的精神來完成的。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海外戰場,華為人用了整整六年時間,才總算有所突破,並最終超過國內市場銷售額。

拓展透析

用願景來指導工作,是一門深邃的管理藝術,同時也是企業不斷發展的一種戰略方法。成功的企業願景就好比預言,具有喚起員工行動的力量。一般來講,願景的言語應該是平實的、易懂的,但又必須具有無法抗拒的力量,讓每一位員工在做出重要決定和行動時都會自問:“這符合我們的願景嗎?”與此同時,成功的企業願景必須致力於滿足客戶的深層次需要,從生存需要、信息需要直到發展需要和情感需要。同時,也必須根植於企業全體員工發自內心的共同願望。我們可以看一下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的美好願景:

迪斯尼樂園——給人們帶來快樂;

美國房屋抵押協會——使住房民主化;

沃爾瑪公司——給普通人提供和富人一樣的購物機會;

波音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商用飛機製造商,並把世界帶到噴氣式飛機的時代;

花旗銀行——成為世界上服務最好和最大的世界性金融機構。

企業對於未來的展望和美好願景的憧憬往往代表著企業努力追求和爭取的目標,遠大目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往往會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願景卻可以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不變,從而有效地指引人們前行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麵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人們本能的反應是畏懼或者逃避,而清晰的企業願景可以消除團隊成員的畏懼和逃避心理,引領團隊前行的方向並將企業的未來提升到一個戰略高度上來。

第三節 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

“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它是華為人麵對困難和挫折的價值觀。

曆時八年的市場遊擊隊,鍛煉了多少的英豪。沒有他們含辛茹苦的艱難奮戰,沒有他們的“一把炒麵,一把雪”,沒有他們在雲南的大山裏、在西北的荒漠裏、在大興安嶺風雪裏的艱苦奮鬥;沒有他們遠離家人在祖國各地,在歐洲、非洲的艱苦奮鬥;沒有他們在燈紅酒綠的大城市,麵對花花世界而埋頭苦心鑽研,出汙泥而不染,就不會有今天的華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他們。沒有他們“一線一線”地奮力推銷,沒有他們默默無聞地裝機與維護,哪有今天的大市場。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需要從遊擊隊轉向正規軍,像參謀作業一樣策劃市場、像織布那樣精密管理市場。去年他們為市場方法的大轉移而集體辭職,又讓出權利,開創了製度化的讓賢。他們能這樣做,十分難能可貴,他們的精神永遠記載在我們的發展史上。他們八年讀人的經驗十分寶貴,他們經曆了八年考驗的高尚品格難能可貴,是可培養的最好基才。人的才華的外部培養相對而言是比較快的,人的德的內部修煉是十分艱難的,他們是我們事業的寶貴財富、中堅力量,各級幹部要多培養、幫助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我們這個大發展的時候,多麼缺乏一群像他們那樣久經考驗的幹部。“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有些火燒得短一些,有些火要燒得長一些;有些是“文火”,有些是“旺火”。它是華為人麵對困難和挫折的價值觀,也是華為挑選幹部的價值標準。經過千錘百煉的幹部是第二次創業的希望,我相信會有許多新老幹部擔負起華為的重任。我們期待著他們。

我們是會富裕起來的,生活、工作環境都會逐漸有較大改善。我們要從管理上要效益,從管理效益中改善待遇。我們不斷推行嚴格、科學、有效的管理,要逐步減少加班,使員工的身體健康得到保障。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利思想上艱苦奮鬥。我們要對早期參加工作,消磨了健康的員工,有卓越貢獻而損害了健康的員工,對擔子過重而健康不佳的高中級幹部提供更好的療養條件,使他們恢複健康。百年樹人,不能因一時的幹旱,毀壞了我們寶貴的中堅力量。我們已走出了困境,我們有條件幫助曆史功臣,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勳。

——摘自《不要忘記英雄》

背景分析

--- 隨手一翻華為領導的內部講話和宣傳材料,感覺到字裏行間充滿著激情、鼓舞、號令和誘惑,任正非卓越的口才和煽情被公認為這種企業傳統的源泉。

----在1997年華為市場部的迎新大會上,市場部老總揮動著雙手,無比激動地演說:“市場營銷是華為的先鋒部隊。在沙漠裏,在高原上,在繁華的都市,在貧瘠的農村,等著我們的都是困難。我們的責任就是披荊斬棘,用生命、熱血去鋪築華為的發展之路。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拚死相救。狹路相逢勇者勝,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市場營銷是華為最具機會的部門,已經有2000人的隊伍。現在我們正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讓我們去歐洲、進美洲、奮戰在非洲!當我們的生命點燃成熊熊大火時,華為已經遍及全球。我可以驕傲地說:我今生無怨無悔!”一篇檄文,像戰前動員一般令台下的年輕人熱血沸騰,一批新員工就此毅然響應號召,去了當時最艱苦的邊遠市場。

拓展透析

理想與現實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認清兩者之間的關係對企業來說尤為重要。龍永圖認為尋找與環境的相容性是企業家實現理想和目標的基礎。企業家若空有理想而沒有對現實和環境的認識,那麼企業很可能還沒成形便已夭折。一個過於理想化的企業家,往往會令企業的成長道路布滿荊棘。

1987年,留學日本的何魯敏,謝絕了日本方麵的高薪挽留,帶著9箱技術資料回到國內。何魯敏是一個純粹的技術人員,當時的“海歸”非常稀少,他完全可以進入國家科技部門從事技術研發工作。但是他選擇了創業,“因為我念這麼多年的書,一個月隻掙62塊錢,還不如門口賣茶葉蛋的老太太”。這個創業理由相當稚氣,也預示了這個知識分子的創業道路將會有意料之中的曲折。 

那時候,中國人均GDP才290美元。何魯敏卻把創業的目光瞄準了空氣加濕器。何魯敏帶著一腔熱血,頭也不回地跳進了這個非常冷門的領域。很快,對做生意過於理想化的何魯敏遭到了來自市場的當頭棒喝。創業之初,何魯敏相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企業中沒有比技術更有用、更值錢的東西了。後來他發現不完全是這樣的,技術先進,並不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先決條件。麵臨實際困難後,何魯敏才意識到市場經濟是複雜而冷酷無情的。

知識分子創業往往太理想化,何魯敏的創業一路磕磕碰碰,遇到各種倒黴事,好在何魯敏抗挫折力極強,一路堅持,終於大難不死,取得了成功。

每個企業家都需要經曆一些彎路才能慢慢長大成熟。但是如果何魯敏在創業之初將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結合得緊密一些,也許他所受的挫折不會那麼多。柳傳誌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後來人:“凡事需要有理想,但不要理想化。”大多數創業者都是理想主義者,這一點非常可貴,可惜理想主義者往往想法浪漫,覺得一切問題隻要按理想率性而為就會得到完美的解決,但現實會毫不留情地把他們教訓得頭破血流。何魯敏最大的優點就是,心懷理想主義的熱情,不拋棄,不放棄,在理想的世界中接受現實的洗禮,最終得到了鳳凰涅槃的升華。

關鍵時刻的啟示之一:創業要有堅定的勇氣和決心。

在某種意義上,華為的成功是企業家的成功,從這個角度上看,可以說沒有任正非就沒有今天的華為。華為從那麼小的一個企業,到今天這樣的輝煌,它的源頭還是任正非身上的企業家精神。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嚐試自主創業,或已經開始自主創業的嚐試。企業起步階段的根基打造無疑是一個企業能否生存下去,能否繼續得到發展的最關鍵時刻。成功的創業嚐試要求創業者具有明確的目標、長遠的眼光,等等。但如果10年前有人問,創業首先需要什麼?很多人會說要有勇氣和魄力。而今天如果有人問想創業先做什麼?答案卻是唯一的:創業的路是艱辛的,想創業要先創信心。創業的路上沒有後悔,隻有擁有堅強的自信心,才能讓創業之路越走越遠。

創業的過程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如果沒有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就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煉機會,隻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其實,順境和逆境都是命運的安排,坦然麵對,才是最好的方式。把“置身絕境”看成是鍛煉自己的珍貴機會。明白這一點,在麵臨艱難困苦時,就能勇氣百倍地承受,迎接挑戰。唯有如此,才能湧出新的智慧,轉禍為福。

被譽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並不是社會的幸運兒,但是,不幸的生活促使他成為一個永遠的抗爭者。鬆下電器公司並非是一個一夜之間成功的公司,創業之初,正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戰,物價飛漲,而鬆下幸之助手裏的所有資金極少。公司成立後,最初的產品是插座和燈頭,然而產品遇到了棘手的銷售問題,工廠竟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同事們相繼離去,使幸之助的境況變得很糟糕,當時的困難可以想象。

但鬆下幸之助把這一切都看成是創業的必然經曆,他相信:堅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報答。功夫不負有心人,生意逐漸有了轉機,當6年後他拿出第一個像樣的行車前燈時,公司才慢慢走出了困境。然而,走出困境的鬆下電器公司所麵對的並不是風景美好的坦途,而是一條坎坷困窘的道路。隨著1929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日本電器銷量銳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日本經濟走上了衰落,鬆下幸之助變得一貧如洗,他所擁有的是高達10億日元的巨額債務。為抗議把公司定為財閥,鬆下幸之助不下50次地去美軍司令部進行交涉,其中的苦楚自不必言。

在94歲高齡時,鬆下說過:“你隻要有一顆謙虛和開放的心,就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任何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境,坦然的處世態度往往會使人更加聰明。”他用他的成功向人們表明,一個人隻有從心理上、道德上成長起來,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創業過程中一定存在壓力和困難,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以一顆堅強的心去麵對。創業之路實際上很殘酷,就像隻無形的手,總是攫住你,讓你無處可逃。但有壓力有困難對人並非隻是壞事,很多時候,人需要有一種力量來推動,就像慢馬需要馬繩一樣。適當的壓力能激出你的潛力,競爭可以檢驗你的能力。遇到困難時,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勇敢迎接它,告訴自己——我頂得住!試問哪一個創業者不是承受了各方的壓力,最終超越壓力,甚至將壓力巧妙地轉換為動力而獲得成功的?成功的麵前總是會有一些障礙,隻有能夠克服困難走過去的人,才有資格品嚐勝利的自豪和快樂。

中國著名企業家馬雲說:“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永遠告訴自己一句話: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麵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困難不能躲避,不能讓別人替你去扛,任何困難都必須自己去麵對。創業者任何時候都要勇往直前,而且要不斷創新和突破,直到找到一個方向為止。跌倒了爬起來,又跌倒再爬起來。如果說有成功的希望,就是我們始終沒有放棄。”

失敗對堅定的人來說是一種考驗,它是成功前的一次測試。成功的富豪都經過失敗的曆練,失敗教會他們成功。

萬向集團總裁魯冠球兒時家境貧寒,他的父親在上海一家藥廠上班,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農村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初中畢業後,為了減輕父母沉重的生活負擔,魯冠球回家種地,過起了普通農民的生活。但他是一個有誌向的年輕人,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出人頭地。後來,經人幫忙,魯冠球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打鐵是非常苦的活兒,三年鐵業社學徒生活使魯冠球對機械設備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那是一種用勞動的汗水凝成的情感。當時寧圍鄉的農民要走上七八裏地到集上磨米麵,魯冠球也不例外。久而久之,他竟然情不自禁地對軋麵機、碾米機產生了感情。而且他發現,鄉親們磨米麵要跑的路太遠了,很不方便,如果在本村辦一個米麵加工廠,一定很受大家歡迎,而且可以賺些錢。親友們得知魯冠球的這一想法後,都很信任他,也很支持他,紛紛回家翻箱倒櫃,勒緊褲腰帶湊了三千元,買了一台磨麵機、一台碾米機,辦起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麵加工廠。

但是加工廠卻因為種種政策原因垮掉了。當時的魯冠球負債累累,隻能賣掉剛過世的祖父的三間房,變得傾家蕩產。讓他感到特別痛苦的不僅是這次商業試驗本身的失敗,還有失敗給家裏帶來的巨大壓力,父母用血汗換來的錢就這樣化為烏有。但是,魯冠球沒有消沉,沒有埋怨命運,沒有抱怨生活,而是重新挑起生活的重擔,奮然前行。沒過多久,他成立了農機修配組,修理鐵鍬、鐮刀,自行車等。後來,他的農機修配組的生意越做越紅火。魯冠球變賣了全部家當,把所有資金都投到了裏麵。雖然前途未卜,魯冠球卻把自己的命運完全押在了這上麵。

魯冠球真正的成功是與萬向節密不可分的。萬向節是汽車傳動軸與驅動軸之間的連接器,因其可以在旋轉的同時任意調轉角度而得名。當魯冠球開始接觸萬向節時,全國已有五十多家生產廠商,而且產品飽和,唯一有空間的市場是生產進口汽車萬向節。一個鄉鎮小企業想生產工藝複雜的進口汽車萬向節,在許多人看來,無異於癡人說夢。而且,魯冠球不惜丟掉七十多萬元產值的其他產品,把所有資源都集中在萬向節上,讓許多人難以理解。

今天,當我們重新審視這一決策時,不能不為魯冠球過人的判斷力和選擇小廠走專業化的道路而拍案叫絕。萬向節雖然生產出來了,但是當魯冠球為剛剛問世不久的產品尋找銷路時,卻遇到極大的困難。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個出自鄉鎮企業的產品很難得到來自經濟體製的幫助。萬向節必須自己創天下。魯冠球租了兩輛汽車,滿載萬向節參加山東膠南全國汽車配件訂貨會,三萬名客商,沿街的展銷點,卻沒有魯冠球的一席之地。三天過後,魯冠球摸清了各路廠家的價格,毅然提出大降價的決定,市場頃刻之間發生了變化,魯冠球站在了市場的最前麵。

創業者要有堅強的意誌和持久的毅力,把創業路上的坎坷視為當然。一個人能否成為百萬甚至千萬富翁,可以依靠幾年的好運和努力,或者一兩次機遇就足夠了。但一個人能否成為“大生意人”,“大企業家”,成就足以使他人和後人欽佩的事業,則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一家優秀企業的形成,一份長久事業的形成,甚至一個優秀產品的形成,往往都不是一兩年、三五年所能做到,它更可能需要創業者畢生的心血。創業路上平常心很重要,堅韌的毅力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第一精神。

創業者還要能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標。在其他同行走上迷途的時候,創業者要能有清醒的認識,不為眼前小利所動,不做昧良心的產品;更為重要的是,要能耐得住寂寞,靜心做技術和產品的創新,穩紮穩打,夯實企業發展的根基。創業者應該把企業當成實踐人生理想的平台,而不僅僅是謀利的機器。雖然企業的本質是贏利,但凡是成功的企業,都是具有信念的企業。堅持信念和贏利並不矛盾,隻有堅持信念,專注目標,才會獲得競爭優勢,從而使利潤自來。

創業的先決條件,不是有多好的項目,多雄厚的資金,而是諸如堅韌、執著、坦然等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隻有擁有了這樣的創業精神,才能夠突破困難,打開成功的大門。

關鍵時刻的啟示之二:該冒險的時候必須勇敢前行。

創業精神裏麵非常重要的一條是冒險精神。當然冒險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一成不變的,需要我們在後天慢慢地發掘培養,讓我們血液中隱藏的冒險精神沸騰起來。逐漸培養冒險的精神,並且長期堅持,才有可能成為很好的創業者,否則墨守成規,總是去做別人做過的東西,不嚐試新的東西,是永遠不可能創造出一個優秀的企業。

王傳福,一個出身農家的人,在26歲時就成為高級工程師、副教授;創業幾年後,他就將鎳鎘電池產銷量做到全球第一、鎳氫電池排名第二、鋰電池排名第三,37歲便成為享譽全球的“電池大王”;2003年,他斥巨資轉入汽車行業,發誓要成為汽車大王;如今,他已坐擁85億元的個人財富。

青年時代在研究所工作的王傳福發現,在自己研究領域之一的電池行業裏,要花兩三萬元才能買到一部大哥大,國內電池產業隨著移動電話的“井噴”方興未艾。作為研究電池方麵的專家,眼光敏銳獨到的王傳福心動眼熱,他堅信,技術不是什麼問題,隻要能夠上規模,就能幹出大事業。

於是,王傳福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脫離比格公司自己幹。脫離具有強大背景的比格電池有限公司,辭去已有的總經理職務,這在一般人看來太冒險。但王傳福相信一點:最燦爛的風景總在懸崖峭壁,富貴總在險境中顯現。於是1995年初,王傳福從一位做投資管理的親戚那裏借了300萬元錢,注冊成立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領著20多個人在深圳蓮塘的舊車間裏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我們都知道,創建一家公司並不難,生產一個產品也容易,難的是怎樣將盡可能小的投入轉化為盡可能大的產出。這就需要企業家的長遠眼光,需要冒險精神。很多人創業失敗不在於缺乏資金,而在於缺乏眼光和冒險精神。王傳福擁有的最大的資本就是戰略眼光和冒險精神。憶及當年情形,王傳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來這麼大的勇氣。在當時,日本充電電池一統天下,國內的廠家多是買來電芯搞組裝,利潤少,幾乎沒有競爭力。如何打開局麵?經過認真思考,王傳福決定依靠自身技術研究優勢,從一開始就把目光投向技術含量最高、利潤最豐厚的充電電池核心部件——電芯——的生產。事實證明,王傳福這一招可謂是後發製人、一招致命的關鍵。

如果說放棄穩定的收入進行艱苦創業對王傳福來講是第一次冒險,那麼決定製造汽車無疑是他冒險的瘋狂之舉。

2003年1月23日,比亞迪宣布,以2.7億元的價格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77%的股份,比亞迪成為繼吉利之後國內第二家民營轎車生產企業。

王傳福知道,從電池行業進入自己並不熟悉的全新行業,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因為有了這種挑戰,也因為背負的社會責任,作為公司帶頭人的他在要求公司所有員工加強學習迎接挑戰的同時,更要帶領大家打造一支敢於冒險的團隊。為此,他說:“冒險精神給比亞迪的初期發展帶來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比亞迪要成為汽車大王,同樣需要冒險精神,更需要一支敢於冒險的企業團隊。”

在創業之旅中,領導人要有敢為人先的冒險精神,不過仍然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處於創新與創業風起雲湧的時代,創業對於知識工作者而言,仍然是一生中重大的決定。因此,事先充分準備與謹慎的創業決策評估,是創業者在創業之初,至少應該盡到的職責。創業不應該被視為一種英雄的浪漫冒險,而應該是極其嚴肅的責任與承諾。因此,所有創業者在投入創業行為之前,都必須要深刻地自問,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以下是攸關創業成敗的五個基本問題,提出一套可供有意創業者作為自我評估的架構。對於這五項問題,如果你能夠清楚回答,而且獲得的都是正麵答案,那麼就大膽地啟動創業腳步。但如果這五個問題中有部分還不清楚或還未具備條件,則建議你對於創業決定還要再慎重地考量。因為盲目創業,半途失敗的幾率恐怕會很大。

1.你是否具有一個能夠振奮人心的願景?這個願景必須是遠大且清晰的,除了能使自己興奮,也能激發他人追隨你一起創業。

2.你是否看到一個具有潛力的市場機會?必須是一個潛力夠大,且在可見的未來能夠被實現的市場機會,當然也需要能夠預先估計實現市場潛力所需要的時間與資源條件。

現實中,很多成功的創業者都是瞅準了市場機會而成功創業的。

劉洋曾經是一家服裝公司的服裝設計師,後來從服裝公司辭職後自己創業,轉租別人的帶照商戶(現在有很多商品市場可以租,有些人買下後通過出租贏利,並且經營證照齊全)在一家服裝市場中經營批發零售業務,憑借自身的設計能力和多年的行業經驗,劉洋自己設計,找服裝廠加工成衣後在自己的店鋪內銷售,獲得了不少商業利潤。

3.你是否提出一個明確可行且能夠結合市場機會的創業構想?這個創業構想也必須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創新以及能帶來市場競爭優勢。

4.你是否規劃出一個能夠創造利潤的創新經營模式?而且也需要能夠描述經營模式中顧客群體、核心策略、資源能力、價值網絡各要素的內涵與創造利潤的可行方式。

5.你是否擁有足以判斷產業相關技術與產品發展的專業能力?應該知道,創業階段,如果創業者對產品技術的成熟度了解不深入,將有一定風險。

沈思捷與開發出計算機遠程控製全色護欄燈的朋友合作,注冊了一家公司,擬進行產品的推廣。剛剛做出樣機,就有客戶找上門來。該客戶看到計算機模擬演示效果後,便和沈思捷簽訂了一個很大的工程訂單。由於工期較緊,沈思捷便直接開始大批量生產,投入工程安裝。但是最後由於產品的抗幹擾性能不過關,導致客戶退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沈思捷經營失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進行充分的產品可靠性試驗,尤其是缺乏模擬現場工況的試驗。

沈思捷的例子給創業者這樣一個啟示:在創業選項中選擇新發明、應用新技術或投資於高科技新產品的時候,產品的可靠性、技術的成熟度是必須進行重點考核的可行性指標,在產品投入市場之前必須進行產品質量的相關測試,作出產品質量檢測報告。如有條件應提供給部分客戶使用,作出客戶使用報告,使客戶的使用情況全麵、客觀地反映出來,使我們能夠正確地做出是否可以投入市場的決策,有效地規避貿然進入市場的經濟風險和信用風險。

創業具有堪比“越獄”的風險性,一方麵需要很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繁重的工作強度,甚至資金套牢、業務開發不順利等多種壓力;另一方麵更可能遭遇破產、倒閉、法律糾紛、經濟糾紛等多種風險。雖然創業所要麵對的風險是多種多樣的,但都同樣要求創業者具有一個企業家所必備的冒險精神,而這種精神必須是持之以恒的、堅定的、不可動搖的。舉例來說,當你發現一個新的商機,也許隻有七分把握,你就應該付出行動了,因為如果你要等到時機完全成熟再去做,你也就走在了別人的後麵,那時這個市場已經被別人占領了。

生命最偉大的意義之一就在於冒險、不斷冒險,在於不斷進取,在一波接一波地創業與投資浪潮中,像一名勇敢的搏擊者一樣站在最前沿。三十年前,崛起於草根的企業家們用財富之犁劃開了創業堅冰;三十年後,年輕的創業者們開拓出更多的新領域。無論是在胡潤財富排行榜上,還是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我們都能夠發現不少並無雄厚資源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的創業征程,無不充滿了冒險。正是這些冒險,才鑄造出了商業精英。雖然不少人、不少媒體、不少企業經營者都認為2011年形勢不利、經濟遇冷,部分行業交易萎縮,市場開拓難度更大,但機會永遠都存在。在2011年中必定能崛起不少創業成功者,必定會有不少創業者把公司做到一定規模,當然也會有不少人開始創業征程。他們在邁上這充滿挑戰的征程時,也就宣告了冒險的開始。但,未來屬於冒險者,不冒險,何以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