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職場達人要計劃人生(1)(2 / 3)

一個人的命或許是天定的,比如你的容貌、大致性格、身體條件、家庭背景等等,這些事你無法選擇。一個人的“運”卻是可以改變的,“知識改變命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可是人們是從小就相信命運嗎?不是的。這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給孩子灌輸的思想。有很多窮困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和父母一樣貧窮,人們往往把孩子貧窮的事實追加到父母頭上。因為父母沒錢,自然就沒辦法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自然就不能給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出路。因為父母的無能,所以導致了孩子的不幸。這個結論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也絕對不是人們認為的那麼簡單。

孩子們除了繼承了父母的貧窮外。還繼承了導致父母貧窮的原因。史蒂大·畢德甫(Steve Biddulph)的著作裏,就有類似的觀點:“不幸的父母會在子女的頭腦裏,不斷地記錄自己的不幸。”父母們經常會在子女麵前講述自己的不幸,並把這些不幸歸於是“沒有好命”。子女們從小就被灌輸不幸命運的思想,這直接導致他們重複那些招致不幸的行為模式。而這些行為模式往往又會造成子女不幸的生活,於是他們理所當然的就把這些又歸咎於命運身上。

比如說:父母做股票投資,每次買的股票都不會升值,甚至還會貶值。而一旦他們把股票拋出去之後,股票又會升值。幾次之後,媽媽就會歎著氣對子女說:“我們沒有發財的命,不論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爸爸也會在一旁說:“這個不公平的世界,老實、正直的人都發不了財。”子女從小耳濡目染,等他們長大以後,一樣會把自己的貧窮解釋成“從小就沒有這個命!”

幾乎所有的人都從父母那裏繼承了命運。但是很多人卻過著與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大家給這些人鼓掌說:“人生是由自已開創的,父母的人生並非就是子女的人生。”這就說明,命運是可以改變的,這不僅是因為她們不懈的努力,也因為她們早就明白了命運和人生沒有必然的關聯,所以她們選擇了與父母完全不同的道路。

如果我們不想按照父母的命運生活。那麼我們就應該好好分析下原因!很多人把父母的窮困和不幸歸結為“太老實或者沒有運氣”等原因,但是,如果仔細追問父母曾經在人生岔路口做出的選擇,就會發現其實命運都是自己選擇的。

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往往會問“我想要什麼”,其實我們更應該問問自己“這個選擇能不能讓我幸福”。或許大家認為這兩個選擇的標準沒有區別。但是,很多女人明明知道她的選擇會讓自己走向不幸,卻仍然會像飛蛾撲火般不計後果。

因此,當我們麵臨重要的選擇時,不要輕率地就做出決定。因為,你做的選擇可能並不是你所想要的,而是你大腦中的”命運使然”論指使你做出的決定。這個時候,向那些比你富裕、比你有能力、生活得幸福的人尋求指點,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如果當你不再依賴別人,不再複製父母的命運,能夠依靠自己的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時,那你就已經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了。

三、重新認識幸福

1.幸福和理想不衝突

人人都向往幸福,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對幸福存在著一種偏見,甚至她們認為幸福不是年輕人應該想的事情。她們認為結婚、生孩子、過日子,這些事情離自己很遠,如果同齡人中有人說到自己幸福,那麼就會讓人不齒,她們覺得“現在應該是追求理想的時代,而不是追求幸福的時候。那些幸福的人都是些中老年人,或者是那些沒有大誌,安於現狀的人。”

現在看來,年輕人好像更把“不幸”當成一種潮流和個性,越是落魄就越清高,越是窘困越是有理想、有追求。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幼稚的想法,幸福和理想並不衝突。那些善於經營自己人生的成功女人。更願意去追求幸福。其實不管我們承不承認,追求理想的最終目的不也是得到幸福的生活嗎?雖然表現方式有所區別,但所有的人都是為了幸福而工作,為了幸福而吃飯,為了幸福而交際。

過幸福的生活不一定都是“安於現狀,胸無大誌”的人,現在的女性更加認同“滿足於現在的幸福生活,並相信未來會更加美好”這一說法。一般人都認為,“幸福”就是滿足於現在的生活,沒有更多的期盼。但是,幸福沒有一個固定的定義,也沒有標準的生活模式,昨天、今天、明天,每天的幸福可能都不一樣。因此那些幸福的女人比那些不幸的女人更相信明天的幸福,她們對明天同樣充滿了期待,而且她們一樣有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