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小達人要聽老員工的話(2)(3 / 3)

但是時下還有一大部分人有另外一種錯誤的思想觀念,他們在乎的是“曾經風流”而不是“天長地久”。在他們眼中,過程是最重要的,而結果倒顯得無所謂了。那些天真的人並不關心自己的收獲,認為隻要努力過、辛苦過,就對得起自己了,就無怨無悔了,至於收獲,那是些俗氣物質的人考慮的事,那是她們不屑一顧的。而且她們還始終相信,上天是公正的,付出就一定會得到回報。

這種想法是不錯,似乎這也很符合“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原則。但是在當今社會,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在考大學的時候,人們往往更注重品牌,隻要是名牌大學,就搶著上,甚至是挖空心思也要擠進去。所以有些人為了上名牌大學,不惜被調劑到一個很冷門的專業。可是等到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大家才意識到,企業最看重的不是你的大學牌子。也不是你在大學付出了多少勞動,他們看重的是你的專業知識是不是和公司相適應,看的是你的能力是不是對企業發展有價值。如果你學的是外語、財務管理、醫學、法律,那麼找工作就容易一點。工作中學習和提高自己的餘地也大一些,也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中迅速鍛煉出來。但是如果你學的是中文、曆史、政治,那找工作就相對困難一些。不僅是在中國,世界各地都一樣。在美國如果你的專業是生物化學、牙科、法律,那你就不會為找工作的事情發愁,而有的專業則很少有人問津。

我們在平時學習積累的時候,也不能光是“一味地耕耘”,也要考慮你所學的知識對你獲得幸福有沒有幫助。有調查顯示,很多大學生在大學裏麵學到的知識,畢業之後有80%的知識已經沒用了,被淘汰了。那麼不管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你的辛苦都白費了。

當然,並不是大家全都擠在熱門專業才是正確的,人的興趣和天賦不一樣,也應該有不同的選擇。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光想著耕耘是不行的,早一點考慮將來的出路沒壞處,如果你的正耕耘正好是社會所需要的,正好能適應當今社會和企業的發展,那麼你就比較容易得到社會的承認,也比較容易得到成功的機會。

此外,人做事情需要動力,而收獲無疑是最大的動力源。隻有那些有付出有回報的人,才有激情和動力繼續辛勤耕耘,而那些埋頭苦幹卻得不到任何實惠的人,早晚會懈怠、放棄。

我有一個朋友,她一直想學習韓語,然後能到韓國去旅遊觀光。但是學了幾年,也不見她的韓語水平有所提高。後來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交了一位韓國的朋友,沒過一年,她的韓語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她可以流利地用韓語和韓國人交流。當然,韓國的朋友幫助了她,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韓國的朋友經常和她講述韓國各地的風景名勝以及有趣的風俗習慣。我的朋友對韓國的向往與日俱增,這就讓她鉚足了盡頭,拚命學習韓語。這就是“收獲”帶給她的原動力。

人們在沒有動機和目標的情況下,做事情往往缺乏自製力和恒心,如果強迫自己去辛勤耕耘,這是不現實的。但是一旦她們心中有了收獲的景象,有了對收獲的渴望,那她們做起事來就會勇往直前,事半功倍。

《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老頭,臨死前告訴他的孩子,他家地裏有寶貝,讓兒子去挖出來。父親的話沒說完就咽氣了,幾個孩子匆忙料理了父親的後事,就扛著鋤頭去地裏翻騰。他們仔仔細細挖了幾遍,什麼也沒找著。

但是因為土地翻得又鬆又深,這一年的莊稼長得特別好。幾個孩子在喜獲豐收時,終於悟出父親的苦心。

如果父親告訴他們,好好種地。就會過上好日子,那麼孩子們電許不會那麼用心耕地。

“隻問耕耘,不問收獲”是理想狀態下的理想生活,但是卻不適合當今社會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們在作出選擇和付出努力前,最好在心中掂量掂量收獲的分量。第一不能隻顧埋頭苦幹,不要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浪費在“鹽堿地”上;第二,要經常想想收獲的喜悅,讓自己時刻保持辛勤耕耘的激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