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戰局平衡(1 / 2)

在任何時代,烏合之眾的軍隊和正規的軍隊都是不能相比的,對於正規軍隊來說,同伴的死亡隻會加重他們的殺氣和複仇的怒火,能夠從同伴的屍體上跨過去,繼續向前衝,為同伴報仇。但是對於烏合之眾的軍隊,大量的同伴死亡隻會加大他們心中的陰影,使他們更加害怕,甚至於會導致士氣全無。

趙弘的軍隊算不上是烏合之眾,但是也算不上是正規軍隊,隻能說是比烏合之眾好一些。所以,在前有龐德一刀之威,後有官軍預伏弓箭的射擊,黃巾軍向前猛衝的勇氣基本上被瓦解了,衝鋒的勢頭已經開始緩鈍了。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現在黃巾軍的士氣已經衰落了,雖然是這樣,但是畢竟人數比官兵多了一倍,如果一旦交鋒,久未操練的官軍也不一定能夠占據優勢,即使占了優勢,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楊奉也是不會做的。

看到黃巾軍的衝勢一緩,楊奉便覺得時機到了,伸手摘下弓箭,瞄準趙弘射去。早有張曼成的例子在前麵,趙弘知道官軍之中有一個神射手(趙弘不知道黃忠此刻不在楊奉軍中),所以對此特別注意,發覺有弓箭射來,急忙一低頭,弓箭堪堪擦著頭巾過去,將身後的一名偏將射死。

這一箭的威力甚大,不但將趙弘嚇得不輕,更是有此一箭使得黃巾軍想到了張曼成的死狀,軍心大震,這一箭真正擊垮了黃巾軍的士氣。看到自己的這一箭起到了很好的攻心戰術,楊奉忙收起弓箭,舉起七龍三叉戟,率領官軍迎了上去。

此時的黃巾軍已經士氣全無,幾乎是兵無戰力,再加上官軍這邊有楊奉、龐德、高順、成廉等武藝高強的大將,這次的交鋒幾乎是一麵倒的狀況,無數黃巾軍倒在了官軍的刀下,楊奉、龐德、高順、成廉四人更是無人可擋,黃巾軍很快就敗下陣去,楊奉趁勢率軍掩殺一陣,直殺到宛城城下才收兵回營。

這一仗殺敵一萬兩千人,俘虜兩萬,收繳的軍械物資更是無數,趙弘僅率領兩萬多人逃回宛城之內,而官軍僅僅隻有四千的傷亡,可謂大勝。

這次的勝利是由於楊奉的合理安排和計劃,一步步打擊了黃巾軍的士氣,最後才能夠以三萬對六萬取得了大勝,不但增加了楊奉率領官軍的士氣,就連在鎮平收得的一萬官兵也從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士氣大振。

雖然城內的黃巾軍還有十二萬之多,趙弘卻不敢再出城了。每天任由官軍在外麵叫罵,就是龜縮不出,既然趙弘不敢出城,麵對高大的宛城,楊奉等人也是無可奈何。自上次之戰後,楊奉將俘虜的兩萬士兵中的老弱病殘遣散回鄉,將剩下的一萬五千青壯分編入各營之中,使得楊奉的兵力達到了六萬人。

看到趙弘龜縮不出,楊奉也沒有強行攻城的意思,在守軍的數量是自己兩倍的情況下,選擇攻城是最不理智的做法。楊奉每日命令龐德、高順、成廉輪流到城前叫罵一陣,自己卻躲在營中練起兵來。

由於漢末一直沒有大的動亂,所以官軍平日缺乏訓練,在遇到像黃巾暴動這樣的大叛亂的時候,官軍的軍紀鬆懈和戰鬥力太弱的弊病一一暴露出來,雖然軍紀經過楊奉的加強,但是戰鬥力的增強卻非一天兩天便可以做到的,所以,既然趙弘龜縮不出,楊奉每天除了派出一名大將叫陣以外,就是和剩下兩人一起練兵,同時也是能有時間思考能夠攻取宛城的計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