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積極麵對,帶著感恩心態去競爭(3 / 3)

5.擁有改變現在的心態

球王貝利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那過人的技術,精準的射門腳法,曾經使全世界球迷如醉如癡。有人問貝利:“你踢進了那麼多球,最使你滿意的是哪一個?”貝利回答說:“下一個。”不滿足是成功的原動力。擁有不安於現狀和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的進取心,使貝利朝著新的目標前進,從而獲得了更大的成功。這也是貝利成為球王的一個重要原因。

同樣,一個企業的成功,依靠的也是充滿進取心和熱情的員工。隻有擁有積極向上、朝氣蓬勃和不斷進取的員工,這個企業才會蒸蒸日上,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有野心、不安於現狀的員工也許不太受人歡迎。可是,沒有人會對你擁有改變現狀、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努力的做法而感到不滿意。讓夢想朝向高處,工作的動力就會更足。競爭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你滿足現狀就意味著後退。當你在公司站穩腳後,隨著就要圖謀更好的發展空間了。擁有這樣的夢想和工作態度,會讓你充滿激情,充滿創造力地工作,能夠克服艱難險阻,超越自我,最終出色地完成任務。

2005年2月,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的“五朵金花”攻關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巾幗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五位年輕女工程師王英傑、王廣蘭、張玉珠、葛麗玲、嚴鴻,她們主導設計了我國首台4萬立方米流量空氣壓縮分離裝置,這一項目填補了我國大型空氣壓縮機組國產化的空白,打破了長期以來美、德、日等國對此類大型機組的市場壟斷。

而實際上,她們自身的條件並不優越。“五朵金花”中,王英傑和張玉珠隻是中專、技校的底子。在機械設計領域,女同誌要做出比男同誌更突出的成績,沒有強烈的進取心是不可能的。機械設計人員要下車間、試車等,無論是腦力還是體力上都是高強度的。以前她們設計室重大的任務一般是男同誌擔綱,室裏的女員工很不服氣,她們敢於挑重膽,積極進取,王英傑進入沈鼓第二年就報考了東北大學專科升本科,兩年後,取得了工學學士學位;而後又進入了沈鼓與東北大學聯辦的MBA進修班學習。“我們的共同點就是要強,不服輸,不斷地進取。”“五朵金花”在總結自己成功的原因時,都談到了這一點。

傑出的、有追求的人從來不滿足於現狀。隨著晉升和眼界的開闊,他們會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然後用畢生的精力去努力達到這個目標,從而一步步到達光輝的頂點。

一位哲學家說過:“人是唯一一種具有多種發展可能性的動物。”也許你現在是一個平凡的人,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可能你現在所處的位置非常顯赫,擁有的薪水也很可觀,現任的管理者對你非常器重。但是這些隻不過代表“過去”,現在的你應該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就像球王貝利一樣,最好的永遠在下一個。

不光如此,未雨綢繆也是你需要改變現狀的原因。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自己所處的職位有點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雖然在這個職位上你已經做得很熟了,但是真正地和別人較量起來你未必具備強大的競爭優勢,當你認識到自己目前所做的工作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時候,就應該積極主動地想辦法改變自己的現狀,給自己充電,學習一些更深層次的工作技能知識;或者往其他的部門轉移,給自己尋找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不要得過且過,明知道頭上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劍,還被動地等著通知走人,那樣就是自己的糊塗了。

任何時候,通過競爭而淘汰的都是一些不求上進的人,而那些獲得可喜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進取意誌較強並付諸行動的人。

挑戰工作,就是挑戰自己。擁有改變現狀的心態,一分狂野加上一分適當的執著,就能出現令人咋舌的奇跡。

積極進取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是時代進步的要求。進取心將決定你是否自信和刻苦、是否願意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和才幹。除去等級、職位和專長領域等因素,企業在尋找新員工時,希望他們能把自己的工作當成對企業最重要的貢獻,在這裏發揮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

對大部分人來說,其實他們已經具備了獲得比現在更好的職位和報酬的能力,隻是他們並沒有這麼想過,也沒有去努力改變現狀。所以,他們還站在自己起步的地方停滯不前。不妨讓我們對自己多些要求,多些夢想,從而多一些收獲。能夠做到出色,為什麼自甘平庸呢?能夠做到稱職,為什麼得過且過呢?能夠多一些收獲,為何要安於現狀呢?

6.培養永不放棄的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功成身退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應邀在劍橋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當時,他剛剛帶領英國人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聲譽可謂如日中天。

新聞媒體早在3個月前就開始炒作,大家也都對他翹首以盼。這天終於到來了,會場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準備洗耳恭聽這位偉人的成功秘訣。不料,丘吉爾的演講隻有短短的幾句話:

“我成功的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講演結束了。”說完就走下了講台。頓時會場上鴉雀無聲。一分鍾後,會場上卻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是一個何等震撼人心的總結啊!這場演講成為了演講史上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是丘吉爾人生中最膾炙人口的一次演講。

丘吉爾用他一生的成功經驗告訴人們:成功根本沒有秘訣,如果有的話,就隻有兩個:第一個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過頭來照著第一個秘訣去做: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當年,當哥倫布的船在波濤洶湧、漫無邊際的大西洋航行時,他並不知道自己將到何處。他曾經絕望地想,他將永遠無法抵達目的地了,他可能要永無止境地在怒濤中掙紮,也可能將永遠地消失在這個世界。但這隻是一瞬間的想法,哥倫布沒有放棄……

情況危急的時刻,船破了,水手們威脅著要叛變。所有這一切,都沒有阻礙哥倫布對航向正確性的懷疑。他在私人航海日記中這樣寫道:“今天我們繼續向西航行。”正是他的堅持不懈、積極行動,終於在曆經千辛萬苦之後發現了“新大陸”。

的確如此,在困難麵前隻要我們不輕易放棄,一定會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愛迪生說得好:“失敗者往往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已接觸到成功而又放棄的人。”

其實不管做什麼事情,最關鍵的是不要輕言放棄——越想放棄的時候越不能放棄。當你覺得再也無法突破時,你一定要逼迫自己向前走一步,就是這不起眼的“下一步”,成功也許就在你“下一次”的努力中實現!

蘇秦,東周洛陽軒裏人。他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沒有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隻好穿著舊衣破鞋回到洛陽。洛陽的家人見他窮困潦倒,都不給他好臉色,連央求嫂子做頓飯,嫂子都不給做,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但是,蘇秦進取之心並沒有泯滅,而是堅持不懈地苦心攻讀,甚至把頭發束住吊在房梁上,以確保自己能夠全神貫注地學習。

事實上,我們每遇到一次挫敗,就會動搖一次信心,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不同,就在於動搖信心的時候,成功者總會說服自己再次樹立信心。

可以說許多曆經挫敗而最終成功的人,他們感覺“熬不下去”的時候,比任何人都要多。但是,即使他們感到“已經熬不下去”的時候,也會“咬咬牙再熬一次”,雖然是屢戰屢敗,但卻愈敗愈戰,終於在最後一刻,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人和竹子一樣,也是“一節一節地成長”:每過一道“坎”時,都會有戰栗和緊張感。闖得過去就意味著你上了一個台階,闖不過去,就意味著你的成就會到此為止。

因此,人生的“關鍵”時刻,往往是生命的緊張和痛苦彙集到一起的時候,到那時,你必然會感到比平時加倍的難受。但這隻會是好事的開始,因為如果缺少戰栗和掙紮感,那就意味著你還沒有觸及成長的關鍵點,最終難以有所成就。所以,你要勇於承擔和把握那種“建設性的痛苦”。

我們不要抱怨播下去的種子不發芽,隻要我們精心嗬護、積極行動,帶著感恩的心去競爭,收獲的時候也許就在我們想要放棄的“下一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