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仲奎深知,越是黨爭,就越是受上麵的忌憚。

越是獨善其身,越是能受到上麵的信任和器重。

別的人不說,就說大夏國的魏少征,他不跟任何人拉幫結派,向來都是獨來獨往,反而最受蕭天行的信任。

果然如此,雖然普德諾夫和卡德錫都拉攏過餘仲奎,但餘仲奎都不答應也不拒絕,給他們一個模棱兩可的態度。

後來,普德諾夫和卡德錫都感覺到了,但也無所謂,隻要餘仲奎不加入對方的陣營就行。

這麼一來,餘仲奎沒有加入兩派中的任何一派,落入碧娜詩女王的眼中,碧娜詩女王對他果然就格外信任和器重。

有什麼難決之事,碧娜詩女王首先想到的事詢問餘仲奎的意見。

不久之後,普德諾夫和卡德錫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但他們的黨爭已經停不下來了。

好在,餘仲奎是兩不相幫,更是不怎麼爭權,讓普德諾夫和卡德錫也能放下心來。

北海大敗,可以說是能震動北洲國的一件大事,普德諾夫和卡德錫立即都察覺到了,這是一次削弱對方實力的一次好機會。

於是,卡德錫第一個開口了:“啟稟女王陛下,北海之戰,我軍完敗,於國不利。”

“雖然切夫斯基陣亡,但此罪卻不能因其死而淡然之。”

“以老臣來看,應該追求舉薦切夫斯基之人的責任,不然我北洲國若不能有功賞,有過罰,則必然會動搖國本。”

切夫斯基跟普德諾夫是出自一個國家。

當初,碧娜詩有心起用切夫斯基,卻也需要一個舉薦之人,來一出一唱一和,普德諾夫自然就是最佳人選。

所以,切夫斯基大敗,損兵折將,造成北洲軍的士氣再跌,卡德錫便將這個責任推給了普德諾夫,隻能被趁機將首相之位奪過來。

碧娜詩女王當然明白卡德錫的意思,轉首望向普德諾夫,淡淡問道:“首相大人,對於次相的提議,你意如何?”

普德諾夫拱手道:“啟稟女王陛下,老臣認為,如此做法不妥。”

“北洲國,源於二十幾個國家,被先王一統,才有如今的強盛局麵。”

“北洲國三百多萬人,各國大臣就有數千人,其中自然有人才,也有庸才。”

“先王在世的時候,尚且不能完全洞察這些人的情況,何況女王陛下剛剛繼位不久呢。”

“所以,為女王陛下舉薦賢才,乃是每個北洲國大臣的職責所在。”

“再說,切夫斯基早有名將之名,並非庸才,北洲國人人皆知。”

“若因其之敗而追究舉薦之人的責任,無疑就是封鎖舉薦之路,使得北洲國陷入故步自封的局麵。”

“更何況,切夫斯基之敗,不是敗於其無能,而是因為我北洲國與燕國的海軍實力差距。”

“切夫斯基已敗,我軍海路被封,已經是國之不幸。”

“次相大人不思救國之策,反而還想動搖朝廷之本,其用心之險惡,實難寬恕,還請碧娜詩女王治其之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