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普德諾夫和卡德錫就到了。

這倆人隻知道碧娜詩女王批準了餘仲奎的北海之戰,也知道作戰計劃是餘仲奎製定的,指揮戰鬥的人是切夫斯基,卻也還不知道結果。

當二人來到之後,聽碧娜詩女王說了這個消息,皆是震驚不已。

確如曆史上很多的三權分立,或者二相分權一樣,普德諾夫和卡德錫不和。

雖然是三相分權,但畢竟是首相、次相和三相,排名是一二三的。

碧娜詩女王將普德諾夫封為了首相,將卡德錫封為了次相,這就讓卡德錫很不滿意了。

憑什麼他普德諾夫當了首相,我卡德錫才當了次相。

封了之後,卡德錫就找到碧娜詩女王,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卡德錫的不滿是有理由的,因為在北洲國中,不管是論威望,還是資曆,以及能力,卡德錫確實都比普德諾夫強。

就算是比年齡,卡德錫也比普德諾夫大了一歲。

再算當官的時間,普德諾夫也比卡德錫早出仕兩年。

唯一讓卡德錫比不上的是,普德諾夫以前所在的國家,比卡德錫以前所在的國家,要強大不少。

但卡德錫認為,以前的國家畢竟是以前的,已經是過去式了。

現在,在北洲,除了北洲國之外,再沒有以前的國家,也沒有第二個國家。

所以,碧娜詩女王在任命官員方麵,不應該再參照以前國家的實力強弱,而應該因人而定。

隻是,卡德錫滿眼都是權力的大小,被權力蒙蔽了眼睛,並沒有看出,碧娜詩女王是故意這樣做的。

碧娜詩女王很聰明,她知道,如果普德諾夫和卡德錫全都對自己的官職滿意了,那麼他們兩個北洲人就很有可能會聯合起來,一起將她這個女王架空。

一旦她這個女王沒有了權力,普德諾夫和卡德錫很可能會發動政變,將她廢了,立一個北洲人當國王。

恰好,就在碧娜詩有了這個想法的時候,餘仲奎又偷偷向她覲見,也是這樣勸她,讓她一定要分化普德諾夫和卡德錫,絕不能讓這兩個人聯合起來。

餘仲奎的覲見跟她的想法不謀而合,就使得碧娜詩女王堅定了這個念頭,將普德諾夫封為了首相,將卡德錫封為了次相。

首相和次相,雖然隻是一字之差,但權力卻差了不少,果然就引起了卡德錫的不滿。

於是,從碧娜詩女王繼位開始,普德諾夫和卡德錫之間的明爭暗鬥,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跟很多國家的大臣爭權,甚至於黨爭差差不多,普德諾夫和卡德錫之間也是勢如水火。

但凡是普德諾夫建議的事情,卡德錫必然要持反對意見。

而被卡德錫這麼挑釁幾次之後,普德諾夫也怒了,事事都跟卡德錫作對。

當然了,北洲國的大臣,也分為了兩個陣營,各自站隊普德諾夫和卡德錫。

餘仲奎雖然也是內閣之一,是三相,但畢竟他是大夏國人,又來北洲國時間較短,沒有一個北洲國大臣站隊在他這一邊的。

對此,餘仲奎一點都不在意。

若是論朝廷的爭鬥,恐怕西洲、北洲和南洲加在一起,也遠不如東洲的文化悠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