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帶來的消息,燕軍西進了。
準確說,是燕軍的十萬騎兵西進了,逐一進攻大筏國西部和西北的一些城池。
而且,燕軍先拿下了距離巴裏城最近的幾座西部城池,直接切斷了巴裏城與大筏國西部各城的聯係。
然後,燕軍利用騎兵速度快,靈活多變的優勢,突襲各城,準備逐漸蕩平大筏國的西部勢力。
這個消息,讓萊亞王後有一種狠狠打了一拳,結果卻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巴裏城的防禦工作已經到位了,但燕軍並不進攻巴裏城,而是攻其西部。
燕軍的意圖,萊亞王後明白,是繼續削弱大筏國的實力。
其二,燕軍或許還想攻下大筏國的西部海岸線,一是接應燕軍的援軍,二是獲得各種補給。
萊亞王後跟巴胡勒一番商議之後,決定突然出兵,襲擊燕軍的背部。
兵馬嘛,就是巴胡勒所率的十五萬大得國軍隊。
大筏國、大喜國、大衣國先後戰敗,也使得巴胡勒心中生出不服的心思,認為是這三國的兵馬太菜,統帥太菜,所以他很想試一試。
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巴胡勒是很明白的。
不然,若是任由燕軍在大筏國西部往來衝突,隻怕用不了多久,大筏國的西部各城也會盡數被燕軍所屠。
而一旦西部海岸線被燕軍所破,就等於是打通了大鷹國和大筏國南部的通道,大筏國就被燕軍半包圍起來。
至於大喜國和大浦國,更是能被燕軍給完全堵在那個半島之中。
當然,他們也可以走水路去攻擊燕軍的腹地,但沒有任何用處。
隻因為,燕軍采用的是滅族之法。
燕軍所攻城池,男人被殺絕,隻剩下不反抗的女人。
就算大喜國和大浦國能夠奪回這些城池,對燕軍並沒有多大的威脅。
甚至於,他們若是分兵防守,就會使得兵力分散,可以讓燕軍各個擊破。
若他們並不分兵防守,燕軍隨時還可以將這些城池奪回來,然後再攻擊大喜國和大浦國的背後。
所以,這個辦法就是雞肋之法。
燕軍的戰略調整,使得萊亞王後也進行了戰略調整,她將希望寄托在了巴胡勒的這十五萬兵馬身上。
畢竟,巴胡勒是大得國的名將之一。
同時,大得國的單兵作戰能力,也是西洲最厲害的一個。
相信,此戰若勝,燕軍就會向南退去了吧。
到那時,我再請大得國國王增兵相助,以大筏國東北部的幾座城池為交易,必能將燕軍徹底趕出大筏國。
現在,萊亞王後巴不得能早日將燕軍趕出去。
萊亞王後相信,隻要她真正大權在握,進行一係列的改革措施,定然能夠讓大筏國徹底強盛起來,遠超過昔日的大鷹國。
到那時,縱然燕軍再次來犯,萊亞王後也是無所畏懼的。
所以啊,為了保險起見,萊亞王後又將大筏國的五萬兵馬交給巴胡勒統領,湊夠了二十萬大軍。
隻不過呢,希望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半個月後,傳來消息,巴胡勒兵敗了。
二十萬兵馬,被燕軍殲滅十七八萬之多,隻有一萬餘人逃離了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