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是指周歲以內的新生兒,這期間是人生命最脆弱的階段,需要各方麵的細心照顧,重子嗣的中國,自然對嬰兒有著豐富的看護經驗和諸多的禁忌事項。

嬰兒降生三天後,民間一般要給嬰兒洗一次澡,俗稱“洗三”。洗完澡後,可給嬰兒穿件小褂子,但忌諱穿褲子。民間認為嬰兒不到一百天不許穿褲子,不穿褲子腿腳靈便,如夭亡可速轉生。否則,將被絆住腿腳,到了陰間將一去不複返。剛生下來頭次的洗嬰水,忌諱亂潑,恐會褻瀆神明。

嬰兒出生後許多民族、許多地區有懸物忌門的習俗,其中的道理之一,就是忌諱嬰兒見到生人。浙江溫州一帶嬰兒百天以內禁忌出門,外客也禁忌入內看視嬰兒。否則,嬰兒見到生人“犯衝”,對嬰兒不利,甚至會引起死亡。瑤族認為有穿白衣、草鞋的外人進入產房,會引起嬰兒日夜啼哭,不吃奶,不睡覺,後果會是很嚴重的,白族禁止帶弩弓的人去看女嬰,看男嬰倒還無妨。台灣忌屬虎的人看視嬰兒,恐被其“虎性”衝犯、嚇著。侗族人家添丁生子,將第—個來家者稱為“踩生”人。若是男踩女嬰,則認為陽氣重,女嬰吉利,易養成人。而踩生者要晦氣三載,主人須熱情招待。若女踩男嬰,則認為陰氣重,男嬰不吉,會體弱多病。踩生者三年內必交好運,但要受到主人冷遇。

漢族大部分地區都有忌言嬰兒有病與否的習俗。說嬰兒有病,固然犯忌,恐其真的病了,或者病會越來越重;說“這孩子身體不錯,從沒病過”,也同樣是犯忌的。因為,說“沒病”若被病魔聽去,提醒了它,倒非叫嬰兒大病一場不可。民間還忌議論嬰兒胖瘦。說瘦,怕真的瘦起來了;說胖,怕被神靈誤聽成“嫌胖”的意思,反而使其羸瘦起來。

俗以為,嬰兒降生後不久,眼睛是幹淨的,幹淨到既可以看清塵世,又可以看清鬼魅,所以民間一般廟會、打醮、道場、佛事、祭祀、朝拜等事,都禁忌讓嬰兒參加或者靠近。一古代嬰兒抓周禮般婚喪事,也忌嬰兒靠近。如果不小心碰上了這類事,要趕緊躲開,並請人占卜化解。天一黑,就不準再帶嬰兒出門了,否則,嬰兒會被野鬼嚇著。

中國人最重添人進口。生子養女是一件大喜事,俗中有許多慶賀的禮節和相應的禁忌。上蔡一帶報喜,俗稱“吃喜酒”。男家又稱“吃喜麵條”,女家又稱“送祝米”。生頭胎嬰兒後,男方的上輩要到女家報喜。報喜時,除送常禮外,生男孩要抱一隻公雞,謂之“大喜”,生女孩則抱一隻母雞,謂之“小喜”。雙胞胎,抱兩隻雞。女家見到雞,不言而喻,就知道生的是男是女了。報喜時,雙方商定“送祝米”的吉日。“送祝米”忌諱在中旬,因“十”與“死”諧音,故避之。“送祝米”抬禮盒,挑禮挑,忌諱用竹籃子。俗話說,“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因而避忌之。禮物之中要配一隻雞。男孩配母雞,女孩配公雞,有祝嬰兒成人婚配之寓意。男方招待女家吃飯,主食一般是蒜麵條,俗稱“吃喜麵條”。

雲南彝族生了孩子後,姑爺也要到嶽父嶽母家報喜。除帶酒食外,也要帶一隻雞。不過與中原一帶的習俗不同,生男孩不是抱公雞,而是母雞;生女孩不是抱母雞而是抱公雞。嶽父、嶽母看到抱來的是母雞,就知生的是男孩,看到是公雞,就知是女孩。嶽父嶽母收雞後,要換隻雞給姑爺。抱來母雞,換隻公雞;抱來公雞,換隻母雞。姑爺把換來的雞抱回飼養,不準宰殺。這意思是,抱走的雞,隻是報信用的,換回的雞才是嬰兒的“本命屬性”,所以是殺不得的。

開封一帶,生子報喜又以雞蛋(雞子)為象征物。頭胎產嬰之當天,就由女婿持雞蛋到嶽父母家報喜。如生男孩兒,煮雞蛋六個或八個,必為雙數,忌單。用紅顏色染過之後,在雞蛋的一端,再用墨或鍋底炭塗一黑點,表示為“大喜”。如生女孩則煮雞蛋五個或七個,必為單數,忌雙,也用紅顏色染了,不再塗黑點,表示為“小喜”。報喜後,嶽母要烙麵餅一張,令女婿帶回,沿途撕碎喂狗,直到拋盡為止。俗信,如此可保嬰兒成人,免於夭折。因為代表其“本命”的那張麵餅已經喂過狗了,所以嬰兒可以不必再有什麼顧慮,不會再有什麼災難了。民間有孩子小名稱作“狗剩兒”的,就是此意。

未滿一個月的嬰兒,河南沁陽一帶俗稱“胎毛鬼”,禁忌走門串戶。等到滿月時,女家要來接閨女住娘家,俗稱“接腿”或“走滿月”、“過滿月”等。走前,須先給嬰兒剃去胎發,給理發師封禮。離家門時,產婦頭上紮紅布條,插桃枝或柏枝。嬰兒頭頂紅布。都是怕穢氣未退盡,恐有所衝犯,故以紅布、桃枝、柏枝禳解之。

民間以為嬰兒在母胎內死亡,或降生不久死亡的,都要將死嬰丟棄在水中。俗以為如不這樣做,嬰孩就會變成邪鬼來作祟,母親也不能再懷孕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