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漂移
我來自河北省的一個印刷廠,我和我的一幫弟兄被包進一個紙包裏並送到深圳的一個圖書大廈裏,當天晚上我就被一個西裝革履的青年裝進了他嶄新的皮兜裏,然後我乘飛機從深圳來到了大連。剛一下飛機,那個西裝革履的青年就被一個轎車給撞飛了,我也稀裏嘩啦地飛出了皮兜,靜靜地在路邊躺了一個晚上,那是大連最寒冷的一個晚上。
第二天,我被一個髒兮兮的撿破爛的家夥扔到了他的破車上,當天晚上,我被一個收購舊書的小夥子買去了,被擺到了他的書攤上,很快我被一個紮小辮的小姑娘買到了手中,於是我被放到了她的書架上,這一待就是12年,那裏又擠又髒。
2006年,有人倡議搞圖書交換活動,這個當年紮小辮、現在已經成為大姑娘的時尚女人把我放到了勞動公園的一把椅子上,還在我的扉頁寫上了這麼一行字:如果你喜歡這本書,請拿你的一本書放到這裏交換,看完此書之後請把它放在適當的公共場所。
我開始了我的流浪,我先是來到了天津火車站的候車室裏,被一個河南來的打工仔給撿去了,我在他們的工棚裏待了半年多,嶄新的圖書被他們給翻得稀巴爛,裏麵有幾頁都被扯壞了,後來我被帶到了一個正在裝修的新樓裏麵,被房子的主人給看到了,他給我重新進行了整容,還給我穿上了一件新衣服。我在他家待了一個星期,他再一次把我放到了天津火車站的候車室裏,我將開始我新的漂移了……
圖書漂移活動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書友將自己不再閱讀的圖書貼上特定標簽,投放到公園、茶館、商場等公共場所,其他人便可讀到自己感興趣的圖書,閱讀完畢後讀者再按照書上附帶的標簽要求,將其送回原處。這種活動是愛書者發起和倡導的,目的在於節約圖書資源,讓好書遇到更多知音。
2006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南開大學舉辦了一次圖書漂移活動。然而結果非常令人失望,南開大學的圖書漂移遭遇了一場誠信尷尬:原被寄予美好期望的校園圖書漂移活動,卻因讀者沒遵守“閱後請放回原處”的遊戲規則,140餘本貼有“圖書漂移”標簽的圖書不翼而飛——它們的讀者顯然並未遵守“閱後請放回原處”的遊戲規則。所有的圖書投放點都空空如也,仿佛一切都未曾發生過。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並不是過時的口號,而是現實存在的挑戰……這本書,或許就是對你的挑戰。
是誰讓圖書漂移的腳步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