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五章(1 / 1)

海綿路

海綿路,你也許認為這是一條海南到綿陽的一條跨海高速公路吧?或許是遼寧海城通往四川綿陽的高速公路?

其實都不是。

2006年1月12日,《人民日報·社會觀察版》刊登了《長邯公路省界處柏油路成了“海綿路”——怨誰》這樣一篇文章:

2002年10月1日正式通車的長邯高速公路,是山西上黨地區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也是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之一。然而,通車僅兩個月,晉冀兩省交界處出入口路段就出現嚴重質量問題:路基翻漿(翻漿深度約為40厘米),柏油路成了“海綿路”、“沙石路”,過往車輛根本不能按設計標準正常行駛。

呼籲有關方麵盡快修複這段路,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海綿路原來是這樣的路。

我們再看另一篇報道:

一種會“喝水”的新型路,像海綿一樣迅速吸收地麵所有水分,被稱為“海綿路'廣州市市政部門開展透水性路麵實驗,實驗路每平方米一分鍾吸水70升,一種像海綿一樣能將地麵積水迅速吸收的新型路麵,將有望在廣州城區“水浸街”的改造中大顯身手。

實驗路段位於中山七路陳家祠北側、康王北路西側的龍源社區內一段260米長的馬路。這段路麵與普通的水泥路麵並沒有什麼兩樣,但當工作人員不斷向路麵倒水時,神奇的是路麵很快便將水“喝光”了,沒有任何積水。原來,該路段鋪裝了新型透水混凝土,同時保留了現有道路的排水設施,因此路麵的積水會一部分從路麵直接滲透入地下,一部分從排水係統收集,可以幫助城市排水係統有效排澇。經測算,該路麵每平方米一分鍾能吸收270升左右的水,而廣州平常的雨勢不過100毫升/分鍾。因此,透水性路麵能大大緩解排水管網的壓力,從而減少水浸街。相關研究資料表明,透水性路麵材料主要可以分為天然石子、透水性地磚、透水柏油路麵、透水陶瓷路麵磚、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性路麵下麵是經特殊處理的沙石層,多空隙的結構使路麵的水能迅速滲入地下泥土。以往,城市道路使用的水泥、瀝青等硬化材料不考慮透水性,雨水直排下水道造成地麵過於幹燥,使城市揚塵汙染加重,地麵平均溫度升高,加速了城市熱島效應,透水性路麵正好可以緩解這個問題。

怎麼樣?同樣叫“海綿路”,效果卻如此不同。長邯高速公路的海綿路怨聲載道,媒體甚至呼籲“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廣州的“海綿路”使人們拍手稱快,而且“有望在廣州城區‘水浸街’的改造中大顯身手”。

值得人們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