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腐敗
2006年8月14日,《工人日報》上刊登了這麼一則福利腐敗事件:
浙江湖州市電力局從局領導到普通職工每人出資10萬元用於房地產開發。說是為職工謀福利,但選房時卻是局領導拿聯體別墅,中層領導拿多層,普通職工拿高層,而其間的差價卻十分巨大。此事引起職工強烈不滿,紛紛要求退房。
人們把這些壟斷性行業將自己掌握的行業資源無償或者廉價地向本行業的職工和家屬提供,在福利的名義下形成的行業腐敗現象叫福利腐敗。
有人說:這些壟斷行業待遇本來就好得不得了,還要再分公共資源一杯羹,往往是自己坐火車不要錢,還要帶上親戚朋友,這簡直就是國有資產流失!還有人說:有公交公司發給員工一種交通卡,其實就是可以免費坐車。壟斷行業給予員工的這種福利,往往是公共資源的一部分,這種給予很有可能損害到了其他百姓的利益。
但是,人家在壟斷行業上班的人不願意聽了,人家也說了:福利腐敗是國有企業的特點,也確實是公司人性化的一種體現。這沒什麼不合理的,犯不著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吧。
人家還說了:這是體製問題,不是福利問題。每個公司都會有福利待遇,隻不過對於壟斷行業來說,資金的來源有一部分是納稅人出的,有的人看了就不舒服,這也正常。想取消這種福利,除非體製改變,否則很難。
我沒什麼說的,我就會講故事,我再講一個故事給你解悶:
從前有一個廟,糧食不夠吃,大家討論如何分粥的問題,有人說輪流值班,於是輪流值班,結果自己值班的時候撐得夠錢,其他時間卻天天餓肚子。
於是大家又說了,得有人監督值班的人,於是每天又增加了一個監督分粥的人員,結果從此分粥的和監督的天天撐得夠俄,大家還是天天餓肚子。
後來大家又說了,誰負責分粥誰最後吃粥。於是誰值班都小心翼翼地分粥,每一碗都分得一樣多,據統計,每碗之間的差異最多不超過3粒米,這回好了,誰都能吃飽了。
什麼監督啊、檢査啊、紀檢啊、逮捕啊等等,作用都不大,你看現在那些判死刑的、無期的,多數都是負責分粥的,你想殺都殺不絕,他餓肚子的時候粥盆就在手邊上,他多吃幾口你看得住嗎?關鍵還是解決一個分粥機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