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社會變了,人也要變。
1947年9月,**率部轉戰陝北。
一天,**與衛士李銀橋等來到白雲山下,決定第二天去看山上的白雲寺。
第二天早晨,在縣長的陪同下,**一行人來到了白雲寺。**馬上與白雲寺的老和尚親切地交談起來:"你們現在的生活怎麼樣啊?"老和尚說:"好的哩!出家人不打誑語。"**笑了,說:"你們是超脫的,更要講實話。"老和尚並不認識**,但是老和尚看到這個人是由縣長陪同來的,認定來人一定是比縣長還大的"大官",很受感動,就和**親切地攀談起來:"不瞞施主,以前信神的多,出家人也多。所以布施的人也多,收入就多,生活很好。後來信神的人少了,出家的人少了,布施的人也少了,生活一時有一些困難。"**和藹地說:"你能講實話,這就好。有什麼困難你都說說。"老和尚得到了**的表揚,心裏高興,就打開了話匣子:"後來人民政府叫我們自力更生,種點地,搞些農業生產,開頭不習慣,現在手腳靈便了,倒也能勞動。"**說:"這不錯呀,這是一大改變啊……現在生活到底怎麼樣呢?"老和尚看**願意聽,也就繼續無所顧忌地說開了:"現在打的糧87食,夠吃,其他穿衣、治病、修理寺院,一概由政府包下來……托**的福,安排得周到,出家人也得隨著社會進步啊!"**聽得高興,不自禁地說:"講得好!社會變了,人也要變。
過去,和尚一不生產人口,二不生產糧食。現在要變。不生產人口也可以,不勞動不行。邊區是保護宗教信仰的,但是要勞動。參加勞動後,身體好了,也不剝削人了,這就對了。今天我在這裏'取經'了。"老和尚高興地說:"不敢不敢。"王守柱、李保華編著《**的魅力》,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156-157頁。
78。健康第一,學習第二。
解放初期,由於人民的正常生活剛剛恢複,人民的生活水平還很低,各地生了很多學生因營養不良在學校暈倒的況,**了解到這個況後,於1950年6月9日給當時的教育部長馬敘倫寫了一封信:
馬部長:
另件奉還。此事宜速解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營養不足,宜酌增經費。學習和開會的時間宜大減。病人應有特殊待遇。全國一切學校都應如此。高教會已開過,中小兩級宜各開一次。以上請考慮酌辦。此致敬本乙**六月十九日短短的一封信,表達了領袖對少年兒童的無限關懷。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文集》(第6卷),1996年8月版,第83頁。
79。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949年4月21日,年僅16歲的馬四姐參加了渡江戰役,因戰績突出,被授予"渡江英雄"稱號。開國大典前,**得知渡江戰役中有一個年齡最小的女英雄時,就親筆出請柬,邀請她參加開國大典。但是父母擔心她年齡太小,不放心她一個人進京。
1951年9月20日,在共和國3周歲前10天,小英雄突然接到**出的第二封邀請她進京參加國慶大典的信,小英雄高興萬分,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10月3日,**與各地代表一同觀看京劇,小英雄當時就坐在**和周總理的中間。開演前,周總理低聲對**說:"主席,這就是你兩次邀請的小英雄。"**一把拉住小英雄的手,問小英雄的名字。
小英雄結結巴巴好半天才對**說:"我隻知道我們家姓馬,在家排行老四,家裏人喊我四姐,我沒有正式的名字。"**側身對周總理和身邊的陳毅等中央領導說:"這麼偉大的小英雄,沒有名字怎行?"**濃重的湘腔引起了在座各位領導的笑聲。
第二天,一輛紅色小轎車把小英雄從北京大學招待所接到了風光旖旎的中南海,**邀請小英雄到家中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