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父親為媒——毛岸青與邵華的戀情(1)(2 / 2)

毛澤東聽了邵華的話很高興,讚許地點頭,接著又問邵華,喜歡哪幾首?她列舉了《關山月》、《書憤》、《示兒》、《夜遊宮》等幾首。邵華的話說到了毛澤東的心中,一時間毛澤東興致勃發,來到桌前,飽蘸濃墨,揮動金鉤銀畫之筆,為邵華寫下了《夜遊官》這首詞。

毛澤東特別高興,一邊寫一邊念著,審視著自己寫好的作品,興奮地說:“邵華,這幅字就送給你,作個紀念。”邵華喜不自勝,如獲至寶,把毛澤東這份珍貴的饋贈始終珍藏在身邊。

還有一次.毛澤東和邵華談起了曹氏父子的詩,毛澤東問邵華喜歡他們倆誰的詩,邵華說喜歡曹植的詩,毛澤東則說喜歡曹操的詩。他認為,曹操的《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這些篇章很有政治家的豪邁之氣,他一麵說著,怕邵華不理解,還一麵寫下來給予解釋。接下來毛澤東和邵華的聊天就逐漸地進入了佳境,由曹操又談到李白,說李白的詩文采奇異,氣勢磅礴,有脫俗之風。認為《將進酒》是一首好詩,《蜀道難》也有些意思。他還評論白居易的《琵琶行》,說不但文采好,而且描寫得逼真細膩。接下來談到陸遊、辛棄疾的邊塞詩,乘興給在座的兒女們書寫了王昌齡的《從軍行》……

就這樣,邵華成了毛澤東的一個忘年文友。

“希望你在那裏繼續學習”1923年11月23日,毛岸青生於湖南長沙東鄉板倉的外婆家中。毛岸青剛滿月,毛澤東便奉命離開長沙去上海。臨行前,毛澤東作詞《賀新郎·別友》,表達了離妻別子的憂傷與惆悵。毛岸青4歲那年,奉命發動秋收起義的毛澤東匆匆告別妻兒,揮手而去,從此天各一方。楊開慧被反動軍閥殘酷殺害之後,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龍3人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營救和安排下,秘密轉移至上海,不久毛岸龍因病早逝。

1931年4月,因上海地下黨機關遭破壞,“大同幼稚園”被解散。毛岸青因遭特務巡捕的毒打,留下了腦震蕩的毛病。這病根好像一團陰雲一直籠罩著毛岸青的人生,影響和幹擾著他正常的思維和生活。

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英、毛岸青被黨組織送到蘇聯學習。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毛岸英主動要求參軍上前線,毛岸青積極參加挖戰壕、運傷員等支前活動。1947年毛岸青回國,後來由李富春、蔡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遵照父願參加了黑龍江克山縣土改試點。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編譯室任俄文翻譯,他翻譯出版了十多部馬列經典著作和政治理論書籍。

毛岸青愛好廣泛,多才多藝,堅持讀書、作詞、譜曲。在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始終保持頑強的毅力、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因為毛岸青的身體不好,又缺少母愛的關懷,因此毛澤東對毛岸青傾注了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在可能的情況下毛澤東盡可能給毛岸青寫信,給毛岸青安慰、教育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