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初次為媒——為劉少奇何寶珍牽紅線(2)(2 / 3)

1945年3月22日,劉少奇在延安滿懷深情地回憶起自己的親密伴侶何寶珍,為她寫了一篇小傳:

“寶珍,女,湖南道縣人。湖南衡州第三女子師範學校學生。一九二二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轉入黨。因反對學校當局的學潮被開除學籍,一九二三年到安源路礦工會所辦之工人子弟學校教書,是年與我結婚。和我一道參加過長沙、上海、廣州、武漢、天津、滿洲等地黨的工工會的、婦女群眾的許多工作。

生二子一女。於一九三三年在上海被國民黨憲兵逮捕入獄,被判徒(刑)十五年,由南京第一監獄執行。

因她與獄外黨的組織發生關係被發現,第二年判決在南京槍斃。”在這篇言短情長的傳記裏,劉少奇詳細地記錄了兩個人在白區艱苦條件下並肩戰鬥的曆程。

1923年初,安源路礦丁人俱樂部子弟學校新調來一位女教師。她20歲出頭,個子不高,但幹勁十足,白天給工人子弟上課.晚上到工人夜校教工人識字,同時兼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書報科委員。這位教師就是何寶珍。

在劉少奇的啟發、幫助下,何寶珍更加堅定了革命意誌。

她在工作中表現得那樣熱情、認真,在生活上又那樣開朗、淳樸。沒有教材,她找來李六如、陳清河編寫的《平民讀本》、《工人補習教科書》,自己動手抄刻蠟紙,油印成書。

缺少紙筆,她就發動工人自製石板石筆。她還經常運用參觀訪問、化裝演說、組織辯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向工人傳授文化知識。有一次,給大家講《農夫們辛苦了》這一課,她先讓大家熟讀課文:“成群的牛羊,很大的瓜;金黃的稻子,白白的棉花……”然後她又把學生帶到礦區附近的三號橋,直接聽農民講怎樣種田耕地,深受學生們的歡迎。當年,曾聽何寶珍講過課的周德華回憶說:“何老師教書,把課文引到我們心裏,至今我還能背誦許多課文。”劉少奇和何寶珍在共同的革命鬥爭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雖然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花前月下的偎依.也沒有林陰道上的甜言蜜語,但是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卻使幸福感和充實感在他們內心深處洋溢,他們心甘情願地準備為革命事業去共同承受各種艱難險阻的考驗。

婚後第二年,他們的兒子允斌出世了。孩子還不到1歲.劉少奇就調離安源。為了工作方便,何寶珍隻好把孩子送回湖南老家撫養。之後,劉步奇在白區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何寶珍隨同劉少奇四進上海。

第一次是在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不久。當時,劉少奇在上海總工會1二作,何寶珍從安源來到劉少奇身邊,負責通訊聯絡、管理文件、抄寫資料等工作,同時細心照料身患肺病的丈夫。同年底,劉少奇回湖南養病,不幸被捕入獄。何寶珍四處奔走,多方營救,先是找在長沙長郡中學任教的李治安,爭取他的同情和幫助,後又通過關係找湖南省議會議長歐陽振聲疏通,讓寧鄉籍省議員及紳士出麵保釋。

北伐戰爭期間,何寶珍隨劉少奇進入武漢。她除了完成黨組織交給的文件收發管理工作外,還經常參加慰問北伐軍傷病員和救濟婦女兒童的活動,熱情幫助派到武漢工作的同誌解決困難。1927年7月,汪精衛繼蔣介石之後公開背叛革命,武漢形勢日趨險惡。當時劉少奇正在廬山養病,記掛著留在漢口的何寶珍,於是立即通過關係轉告她馬上轉移到廬山。此時,他們的女兒愛琴呱呱墜地來到人間隻有幾個月。何寶珍為了革命工作,隻好把女兒寄養在漢口一個工人積極分子的家裏。

1927年10月,何寶珍同劉少奇再次來到上海。那時上海正處於血雨腥風之中,敵人殺紅了跟,到處搜捕革命同誌。有一次,劉少奇正在工人宿舍裏開會,一群流氓打手聞風趕來搜捕。劉少奇立即布置轉移。這時,何寶珍站了起來,把手一揮說:“我們與敵人決一死鬥!”拔腿就往外衝。劉少奇一把拖住她,嚴肅地說:“快走,這是命令!”把她推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