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簡單生活要有平常心(3 / 3)

比爾·蓋茨說他最快樂的事情不是每天看著自己銀行卡裏有用不完的錢,而是能夠回到家裏和妻子、兒子一起看看電視、喝喝咖啡或者做做遊戲。

英國有人最近搞了一項關於富翁生活狀況的調查,把年收入在六萬英鎊以上的英國人作為調查對象,並且隨機抽取,結果發現30%左右的人認為自己追求財富的代價是犧牲婚姻或與孩子的親情;而10%的人認為他們取得經濟上的成功是以健康為代價的。他們都表示,如果有可能,他們願意用財富換回青春和健康。

擁有青春、健康、親情是幸福的,這樣的幸福是無法用金錢來換取的,可見金錢並不是幸福的源泉。

一個因為窮困潦倒而悲觀失望的人問智者,如何才能讓自己快樂起來。 智者問:“如果給你100萬買你一隻手,你願意嗎?”他說不願意。智者又問:“如果給你100萬買你一隻腳,你願意嗎?”他還說不願意。 智者於是說:“那你現在擁有了200萬,還有什麼不開心的呢?”

對於每個人來說,擁有生命、健康才是幸福快樂的基石。

一位錢幣商和一位賣燒餅的小販同時被一場洪水困在了野外的一個山崗上。兩天後,錢幣商身上帶的吃的東西都沒了,隻剩下了一口袋錢幣,而燒餅販子則還有一口袋燒餅。錢幣商提出一個建議,要用一個錢幣買一個燒餅,燒餅販子不同意,但他提出要用一口袋燒餅換一口袋錢幣。錢幣商同意了。一天又一天,洪水還是沒有退下去,錢幣商吃著從燒餅販子手裏買來的燒餅,燒餅販子則餓得饑腸轆轆。最後實在忍不住了,他就提出要用這口袋錢幣買回他曾經賣出的而如今數量已不多的燒餅,錢幣商沒有完全答應他的條件,隻允諾他用幾個錢幣換一個燒餅。洪水退去後,燒餅全部吃光了,而一口袋錢幣又回到了錢幣商的手中。

錢幣商很聰明,也很精明,他清楚,金錢並不是幸福的源泉。幸福的源泉在哪裏?很多情況下,生存就是幸福,在困境中活著就是幸福。

哈佛大學所在地有位孤獨的老人,他無親無故,又疾病纏身。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並宣布出售他龐大的豪宅。購買者蜂擁而至,住宅的初始價是18萬美元,但很快就被炒到30萬美元,而且價錢還在不斷上漲。在公開拍賣這天,老人滿懷憂愁:自己要不是身染疾病的話,絕不會將這棟陪自己度過大半生的住宅賣掉。

一個衣著簡陋的青年來到老人麵前輕聲說:“先生,我很想買它,但我隻有1萬美元。”“它的底價就是18萬美元。”老人說。青年沒有沮喪,他誠懇地說:“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請相信我,我會真誠地來照顧您的後半輩子!”

老人站起來,擺手示意沸沸揚揚的人群安靜下來。“朋友們,這棟住宅的新主人已經產生了,就是這個年輕的小夥子。”

這是個不可思議但真實發生的故事,年輕人的夢想之所以成真,是因為他和老人都明白金錢並不等於幸福,他們更看重的是世間的真情。老人在最後時刻終於想開了:金錢並不是幸福的源泉,他無私地把自己的財富送給小夥子的同時,也獲得了心靈的慰藉和幸福的生活。

下麵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就因為不明白金錢並不是幸福的源泉這個淺顯的道理,而有了可悲的結果:

在一間很破的屋子裏,有一個人窮得連床也沒有,隻好躺在一條長凳上。

這人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發財呀,我如果發了財,決不做吝嗇鬼……”正說著,他身旁出現了一個魔鬼。魔鬼說道:“好吧,我就讓你發財吧,我會給你一個有魔力的錢袋。”

魔鬼說:“這錢袋裏永遠有一塊金幣,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認為夠了時,就要把錢袋扔掉,然後才可以開始花錢。”說完,魔鬼就不見了。這時,在這人的身邊,真的出現了一個錢袋,裏麵裝著一塊金幣。那人把那塊金幣拿出來,裏麵又有了一塊。於是這人不斷地往外拿金幣,拿了整整一個晚上,金幣已有一大堆了。他想:“這些錢已經夠我用一輩子了。”到了第二天,他很餓,很想去買麵包吃。但是在他花錢之前,必須扔掉那個錢袋,他便拎著錢袋向河邊走去,可是他舍不得扔,又帶著錢袋回來了。他又開始從錢袋裏往外拿錢。就這樣,每次當他想把錢袋扔掉時,總覺得錢還不夠多。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完全可以去買吃的、買房子、買最豪華的車子。可是,他對自己說:“還是等錢再多一些再扔吧。”他不吃不喝地往外拿金幣,身體變得特別虛弱。金幣已經快堆滿屋子了,可他還在不停地往外掏金幣,他虛弱地說:“我不能把錢袋扔掉,金幣還在源源不斷地出來啊!”最後,他死在了長凳上。

對於貪婪的人來說,追求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滿足的時候。而金錢如果不發揮實際意義,就沒有意義。鑽進“錢眼”的人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此,莫讓金錢遮住眼,

走出“錢眼”天地寬。人世間,友誼、愛情、親情、生命、健康等遠比金錢珍貴得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