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簡單之中蘊含著不簡單(2 / 3)

“吃小虧賺大錢”是商人的智慧,但應用於生活中,“吃虧”於人有利於己也有好處;當你吃得眼前虧,以樂觀豁達的態度笑對人生,你就不會因自己所付出的比別人多,所得到的比別人少而心存怨氣,反而會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世間的美好。

不管什麼時候,人都要把心胸放開些,眼光放遠些,不要斤斤計較於眼前的“吃虧”與否,而要考慮自己的精神是否能得到長久的愉悅感受。記住:吃得眼前虧,享受長遠福,這是幸福的“法寶”。

淡泊明誌,心不被外物役

要想幸福快樂有很多種方式,淡泊明誌、過平淡的生活就是其中一種,也是最簡單也最長久的方式!世間萬物並不複雜,生命的意義也不僅僅是擁有,如果我們懂得用心去體會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幸福便會在生活的點滴中展現,我們就不會有太多心為物役的苦惱。

《菜根譚》中說:“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

許多人有過這種體驗:一窮二白時無牽無掛,快樂自在;一旦富裕了,預期也越來越高,名望、財富等帶來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少。為什麼?因為他們已經被外物所役了。一個人過度追求物質,那已不是一種幸福,而是一種不斷膨脹的欲望。當這種欲望衝昏頭腦並占據思想時,人最終會被這種欲望埋葬在不幸的深淵中。很多事實證明,幸運的事和很高的成就不能帶給人長久的幸福,隻是短期效果而已,相比較而言平淡的生活更幸福。

“二戰”期間,科學家愛因斯坦為躲避法西斯的迫害,移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以最高年薪16萬美元聘請他,他說:“能否少一點?3000美元就夠了。”有人大惑不解,他解釋道:“每件多餘的財產,都是人生的絆腳石,唯有簡單的生活,才能給我創造的原動力。”直到生病住院,他還說:“平淡的生活,無論對身體還是精神,都大有裨益。”

其實,愛因斯坦一生的成就離不開這種淡泊的生活態度,正是這種生活態度,才讓他不被世俗的負荷所累,才使得他能夠更加專心地做自己的研究。

世間萬物原本是以簡單的形式存在的,隻是隨著人們的審美觀念、思維方式、認知能力的變化,很多人失去了淡泊明誌的睿智。如果你淡泊,那麼就能還原對這個世界簡單的認識;世界變得複雜,不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是人被外物所役的結果。

奧運會上,有大量優秀的體育運動員因為太想拿金牌了,心理壓力加大,所以臨場發揮不佳,最後與金牌失之交臂。也有許多不知名的運動員,因為沒有必須拿金牌的心理壓力,輕裝上陣,從而取得不錯的成績,有的甚至超常發揮,奪得了金牌。

體操王子李寧在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時,由於沒有奪金的壓力,發揮超常,一舉奪得了自由體操、吊環和鞍馬三枚金牌,跳馬銀牌和全能銅牌,男子團體銀牌,被喻為“體操王子”。

在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上,由於是李寧體育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奪金與保持“體操王子”名聲的壓力太大,他在比賽中發揮失常,最終與獎牌無緣。

可見,不被外物所役、所累可以使人超常發揮自己的水平,取得好的成績。

追求幸福也是一樣,把結果置之度外,隻問耕耘,不問收獲,淡泊明誌的人也許更能擁抱幸福。不要以為生活堆砌了榮華富貴的光芒就會幸福,豐富的物質和光鮮的外表有時並不能給人帶來幸福的回報。

有一個皇帝想要整修一座寺廟,便派人去找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希望能夠將寺廟整修得美麗而莊嚴。有兩組人員被找來,其中一組是京城裏很有名的工匠,另外一組是幾個和尚。皇帝沒有辦法判斷到底哪一組人員的手藝比較好,於是決定給他們一個機會,做出比較。

皇帝要求這兩組人員各自去整修一個小寺廟,這兩個寺廟正好麵對麵,三天之後,皇帝來觀看效果。工匠組向皇帝要了100多種顏色的塗料和很多裝飾品,又要了許多工具;而讓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們居然隻要了一些抹布與水桶等簡單的清潔用具。

三天之後,皇帝來了。他首先看的是工匠們整修的寺廟。他們用了非常多的塗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藝把寺廟裝飾得富麗堂皇。皇帝很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又去看和尚們負責整修的寺廟,他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寺廟中非常幹淨,所有的物品都顯出了它們原來的顏色,而它們光潔的表麵就像鏡子一般,反射出外界的色彩,那天邊多變的雲彩、隨風搖曳的樹影,甚至是對麵的寺廟,都變成了這個寺廟美麗色彩的一部分,而這座寺廟隻是寧靜地接受著這一切。皇帝被這莊嚴素樸的寺廟深深地震動了,當然我們也知道最後誰勝誰負了。

這就是淡泊之美,這就是淡泊的力量!於物如此,於人也同樣。淡泊才是一種崇高的幸福。

人生百態,各具千秋,懷一顆淡泊之心的人會體會到幸福!保持一顆淡泊之心,不被外物役使,萬事泰然處之,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成熟的人生智慧,這樣的人生才會幸福而美好。

學會放棄,輕裝前行

狄德羅是18世紀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有一天,他的朋友送給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圖案高雅的紅色睡袍。他非常喜歡,穿著它在家裏找感覺。此時他發現家具的風格有些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得嚇人。於是,為了與睡袍配套,他把家裏舊的東西先後更新,家具終於都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可他越待越覺得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揮”了,甚至是“脅迫”了。後來,狄德羅寫了一篇文章描述這種感覺,題目是《與舊睡袍離別的痛苦》。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重複著“狄德羅效應”,他們習慣於索取,放不下自己的欲望,放不下自己的過往。他們得到了還想得到更多,欲望如溝壑,怎樣都填不滿,放棄對他們來說實在太難了。他們由於無法知足,所以也體會不到人生的幸福美好。

一個人的欲望如果太多往往會成為負累。有些東西,隻要你接受了一件,那麼貪婪的心理就會使你不斷想要更多,從而陷入“狄德羅效應”,無法擺脫它的困擾。

一個青年背著個大包裹千裏迢迢跑來見無塵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與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大聲呼喊而喑啞……為什麼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呢?”

無塵大師問:“你的大包裹裏裝的是什麼?”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裏麵裝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著它,我才走到您這兒來。”

於是無塵大師帶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後,無塵大師說:“你扛著船趕路吧!”“什麼,扛著船趕路?”青年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得動嗎?”“是的,你扛不動它。”無塵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河後,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們能使我們的生命得到升華,但如果總是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們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