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裏外的郡城殺聲震天,興複軍營地卻靜謐異常,將校們在中軍大帳等待將令,士卒們則在營帳裏靜候安排。
片刻,有斥候策馬直入軍營,來到中軍大帳稟報:泰山賊大舉出動,正在進攻郡城!
雖說黑夜中看不清太多東西,但攻城戰發生之時彼處必然燈火通明,細節瞧不清楚,大致場麵還是能遠遠看到的。
楊寧微微頷首,隻簡單吩咐了四個字:再探再報。
又過去一陣,喊殺聲突然大了起來,還夾雜著明顯的歡呼,帳中校尉們紛紛扭頭,情不自禁看向帳外,仿佛那樣就能瞅見郡城的具體戰況。
張明成看了看楊寧,發現對方仍舊是端坐不動,目光就像是粘在書卷上一樣,絲毫不為外物所動。
不多時,斥候來報:城門被破,泰山賊已經攻進郡城!
聞聽此言,孫淮等人莫不精神一震,激動些的更是直接起身,顯然是迫不及待,以為到了發兵出戰之時。
可當他們把目光投向楊寧時,卻看到對方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這下連張明成都坐不住了,他按捺了半天性子,其實早就急不可耐,遂出聲相詢:“我們何時動身?”
楊寧頭也不抬地道:“不急。”
聽了這話,將校們縱然心有疑慮,一個個卻也隻能坐回去。
接下來的時間對張明成等人來說簡直是度日如年,很多人不斷移動著屁股,時不時扭動一下身軀,好似身上爬滿了虱子。
在這種情況下,當斥候第三次來報的時候,眾校尉都鬆了口氣,感覺煎熬終於可以結束,因為斥候回報的消息是,泰山賊已經大規模殺入城中,戰場深入到了城中街巷!
既然到了巷戰環節,那以東平陵城裏那區區一千士卒,以及臨時組織起來的民勇,是斷然無法應付人多勢眾的泰山賊的,大戰不用太久就會結束。
眾人都覺得戰機已到,興複軍怎麼都該出擊了。
楊寧終於放下書卷,他掃視目光熱切的校尉們一眼,說出來的話卻讓大家再度失望:
“我知道你們很急,但我們還得再等等。
“這一戰最重要的就是時機,早一步都可能半路失敗,而此戰我們不能戰敗,否則曹嶷大軍一到,那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眾人無奈,也知道此戰的確事關重大,隻能再度耐住性子。
“我出去透透氣!”張明成實在是坐不住了。
“不行。”楊寧語氣陡然沉下來。
張明成怔了怔,覺得楊寧的要求實在沒道理,有心反駁,但一方麵軍紀軍法擺在那裏,另一方麵他作為楊寧的左膀右臂,沒法抬頭忤逆對方,否則楊寧的主將威嚴必受打擊,遂隻能咬牙坐回去。
終於,在郡城方麵的動靜漸漸減小一段時間後,中軍大帳迎來了第四波“斥候”。
這波斥候跟之前的不同,他們不是從興複軍營中出去的!
在聽完這人的稟報後,楊寧眸中精芒一閃,豁然起身,目光銳利地環視一眾將校,毫不猶豫下達軍令:“各部依計行事,即刻出戰!”
眾人無不大喜,一起抱拳昂揚應諾:“得令!”
......
壯漢統領孫貴,帶人趴在一座土丘上,遠遠盯著興複軍大營的一舉一動。
黑夜為雙方都提供了絕佳掩護,興複軍的零星斥候能去查探到郡城的大致動靜,孫貴也能親自觀察興複軍大營而不被發現。
作為設伏斷後的一方,孫貴本來是不必就近死盯興複軍大營的,至少不用親自過來。
但臨行前張春給王士誠提了建議,要求密切注視興複軍的一舉一動,若有異變發生,哪怕是提前準備一刻,都能讓大隊人馬多出許多轉圜餘地。
王士誠覺得很有道理,這便給孫貴下了嚴令,沒辦法,孫貴隻能頂著冬夜寒風趴在野外。
“這姓張的就是事多,淨會折騰我們,小婢養的,還不如柳統領那白麵書生!”
孫貴知道張春聰明,明白對方的考量有對方的道理,但作為被驅使的人,他心中隻有對張春的怨忿。
大隊人馬開始攻城後,孫貴不時回頭瞅上幾眼,隨著戰事持續,他回頭的次數越來越多,眼中的渴望與焦躁也愈發濃鬱。
等到彼處爆發出如潮的歡呼聲,得知城門已破,大軍正瘋狂湧進城中,孫貴差些沒忍住,當時就想招呼自己的手下回撤,去城內搶奪財富女人。
隻可惜,王士誠在他身邊安排了人,死死把他按住了。
事先張春說得很清楚,隻有在大隊人馬派人通知他可以撤的時候,他才能帶著設伏的人手去郡城。孫貴惱火歸惱火,卻沒法違背王士誠的指令。
眼瞅著興複軍營地半點兒動靜都沒有,他好似都聽到了數千人打呼嚕的聲音,實在是忍不住,主動派人去找王士誠,詢問自己是不是可以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