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偉大推銷員如是說

要多談產品的價值,盡量少談產品的價格。

——[美]喬·吉拉德

不論產品的價格多麼公平合理,隻要客戶購買這種產品,他就要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推銷員起碼應等客戶對產品的價值有所認識後,才能與他討論價格問題。如果在此之前就與客戶討論價格,那就有可能打消他的購買欲望。所以,銷售員在商談中要盡量做到先談產品價值,後談價格,多談價值,少談價格。

顧客在看好一件商品後,談價格就成為了與銷售人員之間的語言交鋒。價錢談不妥,那麼銷售人員此前所有的準備都白費,顧客也落得個失望而歸。而價錢合理,物有所值,或物美價廉,那麼雙方就會輕鬆成交,顧客也會滿意地掏腰包。可見,價錢問題是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值得重視的。

有時,客戶的某種需要遠不止追求價格低方麵,隻憑價格,無法吸引客戶的目光。有的銷售人員在遇到顧客詢問價錢問題時,隻管報價,而不顧顧客的心理因素。顧客嫌貴,就冷冰冰地把顧客推到打折或特價區,或者指責顧客“不識貨”。顧客嫌太便宜,擔心產品質量,則更容易遭到銷售人員的白眼。這樣的銷售人員業績肯定不會太好。

陳先生為了參加一個婚禮,先去一家店購一套禮服,這家店裏有許多這樣的禮服,並且標價比較低,他一向很少單獨出來購物,心裏沒什麼把握。銷售人員站在旁邊,告訴他這是本市價格最低的,但是陳先生看來看去,無法決定是否購買。

商品已是“本市價格最低的”,為什麼顧客還是沒有選擇購買?因為顧客看中的並不是“價格最低”這一個要素,而是考慮到很多方麵,比如商品的用途、使用場合等等。這些因素要遠比價格重要得多。銷售人員要與顧客達成交易,應先避談價格,而是耐心詢問對方買衣服的緣由,他喜歡的花邊和樣式,以及他是否經常穿這套衣服等等。這樣迎合了顧客的特殊需要,自然顧客就會選購他要的東西,並且感激銷售人員提供的幫助。

一般情況下,客戶在作出購買決定之前,都會詳細比較商品的性能、功效、款式,並向銷售員提出價格異議。在處理價格問題時,銷售人員應多向對方介紹商品的優點、功能和效用等。在此時必須強調“一分錢,一分貨”,通過對商品的詳細分析,使客戶認識到花這麼多錢是值得的。

比如,一位女士想購買××牌美容霜,但又覺得太貴(180元錢一瓶),有點舍不得,便產生了顧慮。看到客戶猶豫不決,銷售員說道:“小姐,您不知道,這種××牌美容霜含有從靈芝、銀耳、鹿茸中提取的特殊生物素,具有調節和改善皮膚組織細胞代謝作用的特殊功效。它可以消除皺紋,使粗糙的皮膚變得細膩,並能保持皮膚的潔白、柔嫩、彈性與光澤,從而達到美容的效果。況且,它需要的用量很少,一天隻需使用一次,一瓶可使用半年,並且適用於每一種類型的皮膚。”那位女士在聽了這番細致的解釋後,心裏的價格障礙也就隨之煙消雲散了。

在銷售洽談中,銷售員要多談及產品價值方麵的話題,盡量少提及價格方麵的話題。這是因為,在交易中,價格是涉及雙方利益的關鍵,是最為敏感的內容,所以容易造成僵局。化解這一僵局最好的辦法是多強調產品對客戶的實惠,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銷售理論研究表明,價格是具有相對性的,往往客戶越急需某種產品,他就越不計較價格;產品給客戶帶來的利益越大,客戶考慮價格的因素就越少。因此,要多談產品的價值,少談產品的價格。

銷售員在銷售洽談的過程中,要切記的原則是:一定要避免過早地提出價格問題。因為產品價格本身是不能激起客戶購買欲望的。隻有使客戶充分認識了產品的價值之後,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購買欲望。客戶的購買欲望越強烈,他們對價格問題的考慮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