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偉大推銷員如是說

世界上任何一種行為,都有自身的準則與秩序,對於推銷行為,秩序就是要使自己的行動更有組織性。

——[美]法蘭克·貝德佳

有些推銷員自以為能力和素質是以接單的多少來衡量的,至於其他細微小節,均無傷大雅,因此對自己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個人品性的修煉並不放在心上,讓一些細微小節在不自覺中違反社交禮儀規範,結果導致許多交往的失敗。甚至有些人在失敗麵前仍找不到失敗的原因,於是形成了周而複始的惡性循環。

交往應遵守的原則,往往是人們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在交往初期雙方未形成約束時,如果自己本身不具備某種良好的素質,往往是不可能刻意地去表現這些東西的。例如,在一個社交場合中,一個與你素不相識的人,今後也許會成為你的客戶,在雙方沒有認識和溝通之前,你絕不會在他麵前刻意地去表現自己原本不具備的一種社交禮儀;而交往成功後,又常常會流露出隨意性和表現出不理智的行為。又如,在公眾場合,你為渲染氣氛,忘乎所以地大笑或高談闊論,這樣也許給客人帶來了愉悅,但同時你也逐漸降低了身份。

守時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要求。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內容多樣化,社交活動也越來越頻繁,這就需要加強個人的時間觀念。在日常交往中,守時是禮貌修養的基本原則。守時,就是指與人約見不得違時、不可失約。當你與別人約定了時間,卻遲遲不到,無論是什麼原因這都是失禮的。在推銷活動中,不守時,不僅是一個失禮的行為,有時還會給推銷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曾經有一日本外商與一中國企業洽談一項合資的業務。日本外商參觀了這家企業的場地,考察了企業的技術力量後,均感滿意。於是,外商在經過鄭重考慮後約該廠的負責人到其下榻的賓館洽談有關合資的具體事宜。第一次,該廠廠長因堵車遲到了20多分鍾,日本外商在頗為不滿的情緒下原諒了廠長;第二次約見,廠長又因會議安排的衝突,失約了半個小時。結果,這位外商在簽署了意向性協議書後再沒有深入下去。外商認為,一個沒有時間觀念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辦事嚴謹、信守承諾的優秀企業家。他不願將幾百萬元押在一個不可靠的管理者身上。於是,一個好端端的機會就因兩次不守時而喪失了。

守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赴約時,要不要先整衣冠,要不要攜帶什麼,要不要預計途中有多少紅燈,這些都要盤算一下。

要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提高自我控製能力,使自己成為控製者而不是被控製者,這就是自律。

把“當然”、“不用說”等字眼改掉,換成“據我所知”、“我隻是覺得”、“似乎”、“可能”等等的口頭語,給自己留有一定的餘地。

對於推銷員來說,不能在客戶麵前批評其他公司的產品。這會給客戶留有不道德,說別人長短的印象。

細節決定成敗。推銷員在工作中要重視小節,做到自律、守時,遵守社交禮儀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