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2 / 3)

李淳程文同在三甲,九成外放。兩人家中有財,差的隻是朝中關係。

兩人在京,二者在外。四人如能時常通信,對彼此都是助力。其中關竅,稍微一想就能明白。

見楊瓚很是痛快,無半點遲疑,王忠當即笑道:“楊賢弟爽快,當為我等仿效!”

“王兄是在笑話小弟?”楊瓚同樣笑道,“比起三位兄長,小弟還差得遠。”

程文李淳互看一眼,心下大定。

“如此,我等今日必要把酒持螯,痛飲一番!”

“兄長美意,小弟理不應推辭。然……”

“楊賢弟不勝桮杓,我等自然知曉。隻飲幾杯薄酒,應不妨事。”

“程兄誤會了。”楊瓚苦笑道,“小弟日前接到家書,知族中出了事,此時實不宜飲酒。”

自穿越以來,除李淳程文幾人,遇他人請宴,楊瓚皆是婉言謝絕。與李淳三人同坐,也多是舉筷吃菜。實在躲不過,便以茶代酒,稱得上是滴酒不沾。

“楊賢弟族中出事了?”李淳三人驚道,“可要緊?”

“家父慈愛,不願小弟憂心,信中並未言及。隻小弟察覺有異,問過送信的快腳,方知一二。”

楊瓚沒有繼續說下去。

個中內情,當下不方便詳述。

稍微透出幾分,恩榮宴上不肯飲酒,詳究起原因,也可有人為他作證。

族人出事,不至退出春闈殿試,也不應飲酒享樂。無論如何,都不能落人口實。而為兄長服斬衰……楊瓚皺了皺眉,暫將憂心壓下,隻等恩榮宴後再說。

掌燈時分,酒足飯飽的客人陸續離開,喧鬧聲漸消。

夥計收拾起殘羹,帶上兩籠廚下新蒸的饅頭,散給客棧附近的乞兒。

行的是善舉,自不會被巡街官兵阻攔。況且,這麼做的不隻福來樓,凡有進士下榻宴飲的客棧酒樓,均有此舉。

狀元樓更加大方,饅頭裏還夾了肉。雖隻薄薄一片,也足夠城內的乞丐高念“老天保佑善心人,大富大貴,無災無難。”

翌日,楊瓚早早起身,未用朝食,便等來宣召的皇令。

恩榮宴前,一甲三人需再次進宮麵聖,授官翰林院,賜朝服冠帶。

謝恩後,由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衙役開道,繞過宮門,騎馬穿過禦前街,即為俗語所說的“狀元遊街,打馬禦前”。

楊瓚比謝丕早到半刻,與顧榜眼算不得熟悉,寒暄兩句便不再多說。

“顧兄,楊賢弟。”

未幾,今科狀元一身禦賜朝服冠帶,快步行來。

官靴踩過石板路,發出一陣輕音。

謝丕麵上帶笑,神采飛揚,更顯得豐神俊朗。

“謝兄。”

顧晣臣和謝丕性情相投,早已熟識,且有幾分莫逆。楊瓚年紀最幼,彼此行禮後便退後半步,偶爾問到他才會出聲。

宮門前,引路的不再是小黃門,而是著紫色葵花衫的中年宦官。

“謝狀元,顧榜眼,楊探花,請隨咱家來。”

三人端正衣冠,以謝丕為首,穿過奉天門,行過金水橋,直入奉天殿。

弘治帝高坐龍椅,朝中文武仍列兩旁。

待三人行禮之後,寧瑾手捧敕書,高聲道:“奉天承運皇帝,敕諭:授第一甲進士謝丕為翰林院修撰,賜銀帶朝服,寶鈔千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