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3)

今科參加複試的貢士共有三百零五人。

黎明時分,天未大亮,貢士們便準備妥當,由貢院來人引至宮門,經過宮內守衛盤查,一一驗明身份,再隨小黃門過奉天門,沿路經過奉天殿、華蓋殿,最終抵達謹身殿。

謹身殿為三大殿之一,其後即是乾清宮,為天子寢宮。

永樂之後,曆代天子皆於乾清宮召幸嬪妃,觀賞歌舞,享受娛樂。弘治帝堅持一夫一妻,始終不納妃嬪美人,常宿在皇後的坤寧宮,幹脆連這一項都省了。

弘治十六年前,乾清宮都是少有的冷清。

這種情況下,不隻中官打不起精神,連宮人都沒有成化年間的好顏色。

待弘治帝病體漸弱,開始服食丹藥,乾清宮才恢複“熱鬧”。

諷刺的是,於寢宮中伺候的中官和宮人而言,難說這是一件好事。

複試的主考官不再是張元禎和楊廷和,換做了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馬文升和戶部尚書韓文。監考官和閱卷官多出翰林,自學士、侍講以下共五人。

辰時中,新科貢士立在謹身殿前。

依定製,無論年齡,皆頭戴四方平定巾,身著玉色或青藍兩色儒衫,寬袖皂緣,自領緣綴下軟巾垂帶。

步履行過,衣擺微動,墨香縈繞,風度翩翩。

依定製,貢士隻隨身攜帶筆墨,佩貢院發下的腰牌。除表明身份籍貫之外,也明示榜上排位。

幾位考官立在殿中,另有中官帶著長隨安置桌椅,以待開考。

從上方俯視,三百人站在一起,排列有序,黑壓壓一片,頗具氣勢。

開考之前,眾人屏息凝神,不敢隨意說話,更不敢大聲嘈雜。

等到主考官率眾拜先師孔子,對照滴漏明確時辰,燃上檀香,方由中官長隨引眾人進入考場,逐一落座。

複試的座位,完全依照春闈名次安排。

會員至榜上第十坐在殿中頭一排,於楊瓚而言,其中一半都是熟麵孔。

顧九和、董王已不必說,都在放榜當日互道過姓名籍貫,有過交談。坐在第三的貢士姓崔,據言其為關隴世家後裔,族中藏有眾多典籍,習文好武,風度氣質頗為不凡。

坐在第四的,便是對楊瓚觀感頗佳的謝丕。今日的謝貢士較往日有所不同,卓然之氣呈現,愈發顯得五官俊朗,正直豁達,有明士之風。

謝丕之後即是閆璟。

楊瓚微微垂眸,哪怕同此人不睦,知曉其心思深沉,慣於做表麵文章,仍不得不承認,他的相貌頗具優勢。

但凡不曾同他對麵,不知曉底細,對他的第一印象都會不錯。

在才貌並舉的大明官場,如閆璟這般人,隻要不是蠢到冒煙,為上位者所惡,多會官途順暢。做不到登閣拜相,也會安穩做個京官。

而閆璟的期望顯然不止於此。

抿了抿嘴唇,楊瓚十分清楚,不想被踩到閆氏腳下,他必須比閆璟立得更高。

第六位之後,楊瓚均不熟悉,也沒說過話,大致略過,再不做關心。

宮廷之內,自不會有鄉試、會試之類的號房。考試之時,也不會分殿安排。謹慎殿內坐不下,隻能在殿外答題。

以楊瓚和王忠的名次,恰好留在殿中。

百名之後就沒這麼好的運氣,如李淳和程文,都被安置在了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