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甘瘤子因怕自己敵不過呂宣良,有意激怒他師叔楊讚廷。超速首發楊讚廷果不服氣,向甘瘤子說道:“呂宣良現專和我崆峒派人作對;我等要圖報複,也不必定要處置呂宣良。隻要是他們練氣派的人,不問男女老幼;我等遇了,就得收拾他,就算是報複了。呂宣良那個老鬼,實在難惹;從來也不曾聽說有人討了那老鬼的便宜:他又沒一定的住處;找尋他極不容易!但是他的徒弟雖少,黨羽卻是很多;我等能將它的黨羽,多做翻幾個,使那老鬼聽了,氣也得氣個半死!”笆瘤子道:“小侄原也是這般打算!就因為他們的黨羽太多,恐怕敵不過他們人多勢眾,弄巧成拙!老叔也是沒一定的住處;臨時想求老叔,相助一臂,也是沒處找尋。”
楊讚廷道:“你有為難的時候,不待你來相求,我自然會來給你助場!”
笆瘤子知道楊讚廷的本領,在崆峒派中,無人及得;雖遠隔數千裏,他能朝發夕至;並且精通易數,千裏以外的吉凶禍幅,一捏指便知端底。相信他說了來助場,臨時是不會失約的!
楊讚廷去後,甘瘸子便隨時隨地,存心和練氣派人作對;隻苦沒有適當的機會。
他自從收了常德慶這個徒弟,心中十分得意!常德慶也肯下苦工研練;不消十年,已盡得了甘瘤子的本領。終日裝作叫化,到各處硒盤子,做眼線,探實了有夠得上下手的富戶,夜間就去劫取。
不過甘瘸子這種強盜,比較綠林中的強盜,本領自是高得多;就是舉動,也比較扁明,雖一般的劫取人家財寶,卻有許多禁忌,不似綠林強盜的見錢就要。正正當當的商人,拿出血本做買賣,便賺了十萬八萬,他們做獨腳強盜的,連望也不去望;讀書行善的,和務農安本份的人家,不問如何富足,他們也是不去劫取的。有時不曾探聽明白,冒昧動手劫了來;事後知道劫錯了,仍然將原物退回去。平日所劫來的財物,總有一半,用在周濟貧乏上頭;所以江湖上稱他們這種強盜,也加上一個俠義的名目。
那時兩湖的綠林,沒一個不知道甘瘤子,也沒一個不敬服甘瘤子。所以羅山的大水盜,大家呼為焦大哥的焦啟義,和彭四叫雞,劫了常德慶的鏢銀;甘瘤子一去討鏢,立刻便全數退回。
至於彭四叫雞對護船兵士說的那派話,不過是自己要顧麵子,有意把常德慶的本領提高,才顯得自己被斷掉一條臂膊,不是敗在沒本領的人手裏;後來甘瘤子去說,包知道既有甘瘤子出頭,鏢銀不全數退回,是不行的;隻反說看那刀的分上,退還一半;看甘瘤子的情麵,退還一半。
這是他們江湖上做順水人情,結交有本領人的一種手段!丙然,常德慶就這回的事,對於焦啟義彭四叫雞一幹人,很發生一種好感,成了不同道的至交。
於今且說常德慶這日,治好了陸鳳陽之後,作辭出來,心中甚是高興。暗想:“這番練氣派人的錯處,給我拿了!炳哈!你們練氣派人,常自誇義俠,能救困扶危,不侵害良善;卻用梅花針打死傷這麼多農民!平瀏兩縣人相爭水陸碼頭,與你們當劍客的,有何關係?無知農民,又豈是你們當劍客的對手?一霎時,教無辜農民竟死傷幾百,問心如何能安?道理如何能說得過去?但不知這事,是那一個沒天良人幹出來的?我且把這人查明出來,再由師父出頭,邀請江湖上豪傑,評評這個道理。”
常德慶走到金家河,裝作叫化的,挨家窺探。隻聽得家家戶戶談論的,都是說萬二呆子,倒有一個這麼英雄的義子,能替我們平江人爭氣。我們這回,本來已是輸的不可救藥了;虧得這義拾兒來找萬二呆子,不知他使的甚麼裨通,隻見他將衣一擄,兩手一揚,那些瀏陽蠻子,自會一個一個的紛紛倒地。聽說羅隊長已親到萬二呆子家,看這義拾兒去了。
常德慶聽一般人的言語,大都如此。正想去萬二呆子家,看這義拾兒究是怎麼一蚌人物?
忽見迎麵來了一大群的人,走前麵的,是幾個壯健的農民;中間一個體格魁梧,氣象英武的漢子,年紀約在五十以外;右手挽一個豐采韶秀,態度雍容的美少年;旋走旋說笑,很露出得意的神氣。超速首發後麵跟一個九十多歲的老頭,也是農民模樣,相貌慈祥和藹,一望就知道是個很老實的人;笑容滿麵的,和最後幾個壯健農民說話。
常德慶做個全不在意的,立在旁邊;心裏已料定那五十多歲的漢子,必定是一般人口裏說的甚麼羅隊長;美少年必就是使用梅花針的人:這老頭不待說,是萬二呆子了。
立在旁邊,等一群人走過,即回身緩緩的跟;不一會,跟到一所莊院,一群人都進莊院去了。
常德慶看那莊院的形勢不小,約莫有七八十間房屋;四周樹木叢密,團團圍住,和一座木城相似。進莊門的一條道路。用小石子鋪;兩旁並排栽數十棵傘扒一般的檜樹,倒很是一個富厚人家的氣派。
常德慶心想:“這麼一個書生模樣的美少年,倒看不出他有這麼狠毒的心腸!看他的氣度顏色,不必打聽就可斷定是昆侖練氣派的弟子!不過,我曾聽得師傅說:呂宣良乎生隻有兩個徒弟,年紀都有九七十歲了;呂宣良並不許他的徒弟再收徒弟:這小子決不是他這一派的弟子。我何不趁此去試試這小子的本領,看是怎樣?”想罷,即一偏一點的,向莊門走去。
才挨進莊門,便見義拾兒在前,羅隊長在後,滿麵堆歡的迎了出來。義拾兒朝常德慶拱拱手,開口說道:“小弟雖是肉眼,卻能認出老哥是個非常人物!請不必再以假麵目相向二小弟今日借花獻佛,敬邀老哥進裏麵,痛飲叁杯!”
常德慶見義拾兒這般舉動,心中老大吃了一驚!正待再裝出不承認的樣子,那羅隊長也走過來一揖到地的說道:“我本是一個俗子,不識英雄!承楊公子指示。才得拜識山鬥!倘蒙不嫌簡陋,請進去胡亂飲幾杯薄酒。”
常德慶知道再隱瞞不住,不進去,倒顯得膽怯!得也拱了拱手道:“知道兩位在趙家坪,替平江人建了大功,將瀏陽的小百姓,殺了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瀏陽那些該死的小百姓,不知回避,應得受這般慘劫,死的不齒!我特地前來賀喜,也正想討一杯喜酒喝喝!”說完,進了莊門。
楊羅二人讓常德慶踱進廳堂,堂上已一字擺好了兩桌筵席。羅傳賢推常德慶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