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五十三章 逼戰(2 / 2)

“然而糧草不濟,製軍大人有良法否?”

洪承疇本心本意的話,他是根本不想打這一仗!

他在關內,打農民軍還算得心應手,對方的編成,士氣,戰法,他已經摸熟了。他不象盧象升是書生如同武將,行事雷厲風行,十分果決,加上有天雄軍的班底,所以到宣大任總督後就把驕兵悍將給製服了。

結果皇帝趕鴨子上架,也是國朝確實無人可用了,袁崇煥之後曆任總督至此,他已經是最不可替代的優秀人選。

盧象升當然更合適,但上次東虜入侵時,皇帝卻一心想避戰求和,縱容高起潛和陳新甲分宣大之兵,然後又坐視地方官不接濟盧象升糧草,最終將這個一心求戰的總督害死在巨鹿戰場上。

數年之後,皇帝卻又要孤擲一注,將所有的邊軍精銳拿出來與東虜決戰……洪承疇想破腦袋,也是不明白皇帝到底是什麼想法。

他對東虜的戰法和編成都不算了解,但也知道,虜騎已經連打二十年以上的仗了,精兵良將遠比大明為多,戰馬數字和鐵甲兵器也為多,隻是火器略有不足,但大明也不是獨有火器之利了……自三順王投清之後,清國也有自己的火器部隊,取名烏真超哈,有火炮和受過葡萄牙人訓練過的火槍手,實力其實已經在遼東的火器部隊之上。

而以人數來說,東虜已經編有滿蒙八旗,漢八旗也在籌備之中,如錦州這樣事關生死存亡的大戰,東虜一定會舉族前來。

漢軍和蒙古軍當在三四萬人左右,滿洲在五六萬人之間,最少亦有十萬大軍,枕戈以待!

滿洲丁口此時不足七萬人,但還有索倫兵和鄂倫春兵等補充,加上隻要是“丁”便可持矛上陣,隻是不算“披甲人”,不是滿洲軍中的精銳罷了。

但以滿洲全民皆兵的傳統,還有騎射雖不及傳言那般犀利無敵,但確實也是騎射民族,成丁之後,射術和騎術都遠遠超過漢人,這樣的餘丁,恐怕未必比明軍營兵差,隻是未必比的上那些將領的家丁精銳罷了。

這十來萬兵,人數並不比明軍少多少,而明軍號稱十三萬人,其中普通的營兵是多少?真正的戰鬥力,隻在將領的正兵營和家丁之中,有三四萬人就算不錯了。

這樣一算,此消彼長,這一仗,根本就毫無把握可言!

但說不戰,或是辭官,都是洪承疇不願意的選擇。

他的功利心不容他辭官,好不容易位至督師,隻要能熬過這一關,將來位至閣部也未可知,為官數十載,豈不就為此事,此時辭官,前功盡棄,他絕不會選。

抗旨不遵,更加不可能。

他的能力不弱,但天生沒有盧象升那樣的錚錚鐵骨,想與皇帝當麵爭執,或是以奏疏形式抗命不從,都無可能。

以柔媚事君,這是他的為官之道。

左右皆不成,所以在此耽擱,借口自然就是兵馬尚不足,不可輕動。好在薩爾滸等戰事的前車之鑒猶在,他的借口也說的過去。

拖至現在,終無法再拖延下去!

見洪承疇麵露猶豫之色,馬紹榆趁機道:“製軍大人何妨趁銳邀擊?縱虜騎大隊前來,我師亦有一戰之力,不趁銳邀擊,恐士氣可鼓而不可泄啊。”

對張廷麟洪承疇不便發火,對馬紹榆,他卻不妨泄一泄心頭火氣。

當下起身拂袖,弗然道:“我為十二年老督師,汝一書生,何得浪言戰守?”

說罷,竟是轉身離去,回到後堂去了。

馬紹榆臉漲的通紅,卻也不敢表達有何不滿,對方確為十二年督師,現在朝廷最倚重的一方督撫重臣。

其實論起在前方指揮的經驗和能力,恐怕洪承疇能力還在楊嗣昌之上,朝堂之上,大家多持一樣的看法。

若不然,這樣重大的軍事行動由洪承疇來指揮,楊嗣昌隻是指揮次要一點的剿賊戰場,兩人高下立判。

“馬兄莫惱。”張廷麟也是有被刺傷的感覺,洪承疇此舉等於是當麵警告他,不要太過囂張!

但想起結果來,便是勉強笑道:“製軍大人已經決意進兵了。”

“哦?”

“他決意進兵,又不願說是被我們脅迫,自然對老兄口出惡語。”

兩人並肩而行,張廷麟心中委實得意,看到眼前彪悍兵馬不停來往,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豪情壯誌來。

影響天下的大勢,將會由他一手操控,在此時此刻,被張守仁所傷害的自尊心,終又再度膨脹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