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引發購買者的動機,是整個購買過程的開始。需要可以憑借內在或外在的刺激喚起。如饑渴可以驅使人尋找可供吃、喝的東西,而飲食店裏色香宜人的鮮美食品也會刺激人的饑餓感。營銷觀念十分注重喚起需要。

企業應了解與其產品種類有關的現實或潛在需要,以及在不同時間這種需要的程度,這種需要會被哪些誘因所觸發等。這樣可通過巧妙地設計誘因,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以適當的方式喚起消費者的需要。 2.收集資料

一般情況下,消費者被喚起的需要不是馬上就得到滿足,或不是馬上就能滿足時,他會使人產生“高亢注意力”,消費者可能從此積極尋找或接收資料,也就是借助“學習”行為而積累對產品的認識。這裏的“學習”就是不斷收集有關產品的情報,以便由此完成從知覺到堅信的心理程序,作出購買決策。 3.估價

消費者對從各種來源得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對比,評價對產品的態度,以便排除那些可供選擇及與選擇相關的吸引力。不同消費者評價產品的標準和方法,可以有很大的差別。

例如評價牙膏這種產品,有牙病者希望能防蛀,有的人喜歡好聞,有的人則選擇味道等,也有的消費者采用一些估價程序來表現對產品選擇的態度。 4.是否購買

並非所有有需要的人都會購買產品,有些人的需要在購買前的活動過程中會逐漸衰弱,或徘徊於“不確定”之中,無法達到購買的境界。采取購買行為前,必須作出購買決策。購買決策是許多項目的總抉擇,包括購買何種產品、何種品牌、何種款式、數量多少、何處購買、何時購買、以何種價格購買、以何種方式付款等。消費者對某一項目作出抉擇時,又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與製約。如我們先前談到的個人因素、環境因素等。最後決策,一般表現為消費者對該決策的預期效用、成本與風險之間的平衡。因此在通常情況下,購買決策階段的市場開發策略,一方麵要向消費者提供更多詳細的有關產品的情報,便於消費者比較優缺點;另一方麵是要通過各種銷售服務造成方便顧客的條件,加深顧客對企業及產品的良好形象,促使其作出購買本企業產品的決策。 5.購後感受

消費者購買產品後,往往會通過使用,通過家庭成員與親友的評判,對自己的購買選擇進行檢驗和反省,重新考慮購買這種產品是否明智、效用是否理想等,形成購買後的感受。如果已購買的產品不能給買主以預期的滿足,使買主產生失望或使用中遇到困難,買主就會更正他對那個產品的態度,並在今後的購買行為中予以否定,不僅他自己不會重複購買,而且還影響他人不予購買。如果所購買的產品使需求得到滿足,就能使銷售者和消費者建立起良好關係,帶來第二次交易,並因此招徠更多的顧客。

分析消費者購買程序,是為了在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中,於每一個階段對其施加影響。在市場營銷活動中將焦點集中於購買程序,應致力於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而不是僅僅為了銷售。 組織市場與消費者市場的不同

盡管組織市場與消費者市場類似,都有購買的人,製定購買決策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需要,但二者仍有著根本的區別。相應的,二者的購買行為也就不盡相同。組織市場購買行為(以下簡稱組織購買行為)是指各類正規組織機構確定其對產品和服務的需要,並在可供選擇的品牌與供應商之間進行識別、評價和挑選的決策過程。

與消費者市場購買行為相比,組織市場購買行為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派生需求

組織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即組織機構購買產品是為了滿足其顧客的需要,也就是說,組織機構對產品的需求,歸根結底是從消費者對消費品的需求中派生出來的。顯然,皮鞋製造商之所以購買皮革,是因為消費者要買鞋的緣故。 2.多人決策

購買決策過程的參與者往往不隻是一個人,而是由很多人組成,甚至連采購經理也很少獨立決策而不受他人影響。 3.過程複雜

由於購買金額較大,參與者較多,而且產品技術性能較為複雜,所以,組織購買行為過程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有可能。這就使企業很難判斷自己的營銷努力會給購買者帶來怎樣的反應。 4.提供服務

一般來講,物質產品本身並不能滿足組織購買者的全部需求,企業還必須為之提供技術支持、人員培訓、及時交貨、信貸優惠等條件與服務。

科特勒認為,組織市場在市場結構與需求、購買單位性質、決策類型與決策過程及其他各方麵,又與消費者市場有著明顯差異。它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組織市場上購買者的數量較少,購買者的規模較大。在消費者市場上,購買者是消費者個人或家庭,購買者必然為數眾多,規模很小。在產業市場上,購買者絕大多數都是企業單位,其數目必然比消費者市場少得多,購買者的規模也必然大得多。而且,由於資本和生產集中,許多行業的產業市場都由少數幾家或一家大公司的大買主所壟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