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要善於預測危機(2 / 2)

事後,三株員工在反省時承認,事發伊始,公司對這件事的嚴重程度就重視不夠。當與對方的調解陷入僵局時,三株沒有及時請公安部門介入,進行嚴格的司法調查,從而及時澄清事實、消除後患,也為日後可能的糾紛搜集證據。等到後來出現法律糾紛而又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時,案情便出現了誰都說不清的複雜局麵,而這對三株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即使事件演變為法律糾紛,三株的領導者對案情的複雜程度依然認識不足。直到宣判當天,1998年3月31日,當發現法庭裏擠得密密麻麻全是媒體記者時,三株領導者才意識到形勢的嚴峻。很快,三株做夢都想不到的結果發生了:常德法院居然判三株敗訴!一紙判決就將自信的三株人徹底打入深淵,從此,形勢急轉直下,媒體對此大肆渲染,幾乎不可收拾。更不可思議的是,地方法院居然主動將判決結果寄送給媒體。而當滿腹委屈的三株意欲通過組織討個清白時,一些權威部門的鑒定結果卻是雪上加霜!

這次事件使三株的銷售額從70多億元跌到10多億,直接經濟損失達40億元,損失7億元銀行存款。尤其致命的是,企業社會形象的崩潰和整個營銷體係的瓦解,直接導致了產品滯銷和大量退貨帶來的產品積壓,甚至經銷商這時也趁火打劫,拒絕回款。於是工廠全麵停產,15萬員工下崗了13萬,而留守骨幹也因為士氣低迷而流失嚴重。社會上關於三株的流言更使身心俱疲的三株董事長吳炳新有口難辯。

盡管在初審判決1年後,經過三株人的不懈努力,法律終於還給了三株應有的清白,但一切都晚了……雖然三株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但時至今日三株仍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和其他企業不同,三株陷入困境不是由於其自身問題,而完全是領導者對危機誤判造成的。如果在事件一開始,三株就能主動進行經濟賠償,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那麼後來的危機就不可能發生;即使調解失敗,如果能及時介入司法調查,獲取證據,那麼情況也不會太糟糕;即使司法調查失敗,如果能有效地和媒體溝通並取得政府部門和公眾的諒解,那麼事情也不至於不可收拾。一個小問題被無限地放大後,盡管最終三株贏了官司,卻輸了形象,輸了市場。整個事件的任何一個階段,如果三株的領導者能夠對事件本身的嚴重性有足夠的判斷,那麼這一事件就將是另一種結局。

然而,曆史不能翻轉重來。這一事件的教訓意義非常重大,三株看起來是被一些偶然的因素打倒,實質是被必然因素推向深淵。領導者如果不能對危機進行充分的估計和預測,就不能對問題加以足夠的重視,更談不上預防危機。卓有成效的領導者的作用,就是通過應對危機來表現。

管理忠告:“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領導者需要對危機作出基本的認識和判斷。德魯克認為,領導者即使不能避免危機,至少也要預測到它,絕不能坐以待斃。善於預測危機的領導者,才能帶領組織化險為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