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日,伊籍奏言江南反了三鎮,雲南郡太守雍闓結構不危城太守呂凱,又有雲南關太守杜旗,三鎮結構起九溪十八洞蠻王孟獲皆反。帝大驚,問軍師有何計策。武侯奏:“三鎮反者,皆是一將孟獲,先帝借了十萬軍,因此作反。今老臣引五萬軍取鎮征蠻。”帝準奏。
武侯無半月,引五萬軍、百員名將,月餘到雲南郡,無十裏下寨。三日,雍闓出陣,被魏延斬於馬下。軍師招安了百姓。數日,到不危城,太守呂凱言軍師分軍五路,殺害百姓。引三萬軍出戰,關索詐敗。呂凱趕離城約三十裏,人告呂凱言,諸葛使計奪了不危城,拿了家小,呂凱複回。
次日,與武侯對陣。武侯使刀劍簇合呂凱家小。呂凱隻言:“小人死,乞免母性命。”呂凱大孝,下馬摘了弓箭,前來告軍師言:“小人死,乞免母親。”軍師見呂凱大孝,將家族免放。
又數日,至雲門關。反將杜旗要戰,有老將王平三千軍取雲門關。數日不下,軍師斬了王平。呂凱抱屍而哭曰:“可惜太守,吾鄉人也!今日軍師所斬。”軍師又罵呂凱曰:“爾與王平皆為川官,今日犯罪不在於爾。”眾官連告,放了呂凱,當夜騎馬,與三五個知心人南走雲門關,杜旗放入城,大罵武侯。
來日,軍師至,杜旗下關對陣,罵:“諸葛無道,殺主公劉璋。俺是川將,如何不反!”武侯使計捉了呂凱、杜旗,奪了雲門關,上關賞了軍,安撫了百姓。
又數日,引軍南到蠻界,至瀘水江。其江泛溪熱,不能進。武侯撫琴,其江水自冷。軍師令軍速過,言不聞蠻景煙瘴,瀘水蜈蚣巴蛇,乃蠻地毒物。
過江沒百裏下寨,人告孟獲要戰。來日對陣,軍師令魏延出戰。蠻將大敗,捉了孟獲。至次日,見武侯,孟獲言:“先帝劉備借了十萬軍,卻不得俺反!”
【諸葛七擒孟獲】
“將十萬金珠來,我放爾之命。”蠻將與了金珠,贖了孟獲。後數日,孟獲遠赴哭娘廟燒香,四麵伏軍皆起,又捉了孟獲,又不肯納降,要十萬金珠,又贖了。軍師曰:“無數日,我就帳內捉你。”蠻王不信。諸葛多使酒食管待孟獲去了。至本寨,蠻王言:“諸葛強,放我幾番,何意?”
至來日,蠻王臥病不起,疼痛三日。有日,軍師使關平問蠻王不降又不戰,為何?蠻王言害病。關平言曰:“你識俺軍師善能行醫。”蠻王隨關平見軍師。軍師教藥酒治病,吃了無片時,蠻王複舊如初。軍師曰:“你降麼?今日寨裏捉你。”蠻王不降。軍師:“鎖你赴川,征了蠻王,後斬爾。”蠻王怕死,又使金珠贖了。眾官告軍師:“蠻王者,夷狄人也,放了三回五次?”軍師笑曰:“吾覷此賊,如同草芥,兼自西川國窮。”
又無數日,有蠻王要戰。武侯言:“今番捉你了降麼?”兩軍對陣,蠻將附高處,令人撒下毒藥。武侯急下馬,披頭跣足,持劍祭風。蠻王在南,漢軍在北,軍師祭風北起,蠻軍仰撲者勿知其數。軍師捉了蠻王,又使金珠贖了。軍師又言:“咱會一戰,就馬上喝下你來,納降麼?”蠻王不信。
去無數日,軍師與蠻軍對陣。軍師出喝三聲,南陣上蠻王下馬。軍師到營,蠻王又不降。又使金珠贖了。蠻王歸寨,與眾官評議,使人多驅虎豹。
前後一月,又搦戰。軍師會其意。無五日,對陣,蠻王令人打出虎豹來。諸葛喝一聲,絕倒千人。一手仗牌,一手提劍,後立名曰蠻牌,充遼虎豹又驚。軍師背後鑼聲皆發,又捉了蠻王,又得了五十萬貫金珠,贖與了歸營。蠻將商議,咱捉了諸葛肯放麼?吾不與諸葛相見。當夜蠻王遁過焦紅江南岸十五裏住蒲關。
後說軍師自思,蠻賊不降,異日作患。軍師引軍過焦紅江,其熱不可受,皆退。其頭發戴七盤中。軍師又行數日,其熱不能行也。武侯又說焦紅江岸,其江三裏闊,百尺深,望梅止渴,又撫琴。
建興二年,是六月半,大雪降中間,軍到焦紅江,深闊無計可過。軍師令人造風輪,隨風而過,正落在住處蒲關。蠻王曰:“諸葛非人也,乃天神也!”邀軍師入蒲關,管待數日,獻十車金珠,折箭為誓,世不反漢。軍師又言:“放爾之命,寫與文書,多無五年,遠赴祁山,當來救我。”軍師六出祁山。
說軍師班軍入川,到益州成都府,賞了軍,安撫百姓。
後建興十五年二月半,有劍關太守表奏天子,魏文帝即位。魏明帝青龍四年,拜元帥孟達引軍五萬,離劍關四十裏下寨,有意圖川。少主言軍師引軍五萬、百員名將,東出劍關十裏下寨。
諸葛令知心人將書見孟達。達展書看:
“大夫乃川人也,前者荊州陷了雲長,非大夫之過,乃後子劉封,已斷訖。大夫墳塋鄉貫地土皆在川中,豈不聞越鳥巢南,胡馬嘶北。倘大夫歸川,豈不委使?某當保奏,以位上卿。”
孟達笑曰:“軍師言者是也。”即寫書回諸葛。後數日,孟達佐貳官張昇發表奏帝。魏帝拜元帥司馬仲達,將十萬人,西南赴劍關。孟達得知,寫書與諸葛。諸葛不來,司馬懿近。孟達又寫書與諸葛。諸葛又不來。孟達會其意,言諸葛計也。孟達自縊而死。
司馬軍至,與軍師相拒了半月。有日,使命來言,明帝崩,立弟曹芳,改正始元年。司馬懿班軍。
後說諸葛屯軍約一月,引軍離劍關百裏有零,欲收關西,東出祁山第一。軍師言:“前是秦川境界,見城方百裏,並無草木,我三軍未進,糧草先行,軍渡棧道,欲收關西,軍就糧草,草木皆無,如何收得秦川?”見道傍矮王築城一座,軍師看了秦川,使人問側近莊農之家,秦川把關軍官姓甚名誰。言姓薑名維,字伯約,先為秦川兵官,後眾官百姓舉作秦太守。軍師言:“乃能人也,此子可教。”軍師卻上劍關。
【諸葛造木牛流馬】
諸處勾木匠,造成木牛流馬,約有三百餘隻。軍師入關,再出祁山第二,前到秦川四十裏下寨。
數日,關平引三千軍來探秦川,至大林前下馬。關平自思:軍師道能入也。關平令軍造飯。薑維軍來殺關平一陣。薑維收軍入城。
數日,見木牛流馬運糧。薑維言曰:“太公、管仲不能及!”又見諸葛木牛流馬邊城過來。薑維使張忠奪木牛流馬。薑維出城,魏延攔住,軍師使計,捉了薑維,又收了秦川。軍師見薑維一貌非俗,見所為降伏軍士。薑維拜武侯為父。
前後數日,軍師引軍北至街亭關,西川指日而得。屯軍三個月,無計可取其關。
一日,上大夫伊籍令人將書遠見軍師,又言大夫寫來的家書,見軍師讀了,慌速令人打揲了。至來日,叫薑維至曰:“吾歸川也,去的急速,恐失西川。”附耳低言,說與薑維。維受了計,軍師上路。薑維權了,軍師說與我計,來日引軍五萬,在街亭西裏下寨。
後說街亭把關軍官,老將夏侯惇言:“薑維移寨在街亭西三十裏,有一條澗東西三百步闊,南北到一百裏長,下寨是危地也。吾怕者諸葛,誰識辱子薑維!”
當夜引軍來劫薑維寨。寨中無一人,四麵伏軍皆起。魏延眾官殺夏侯惇直西奔。後有薑維占了街亭。亂軍內走了夏侯惇。
卻說軍師回到成都府,眾官接著,軍師仗劍入內,直至殿上,見少主與閹宦黃皓並坐作樂。軍師高叫一聲如雷,大罵:“官奴黃皓怎敢!”黃皓慌速而起。軍師使人鎖了黃皓,後拜舞見少主。少主無言支對,但言不知軍師到來。諸葛辭帝歸宅。
至來日,文武朝見,軍師對帝仰天大慟,又思先帝起義破黃巾,鞍不離馬,甲不離身,相待三十餘年,收得川,閹奴幾乎壞了。軍師再言:“陛下不聞,漢靈帝寵十學士,以為閹奴壞了天下。老臣非為欺君,先帝以陛下托臣。臣死,失了天下,陛下之過;臣在,失了天下,老臣之過。又思吳越之時,二十年不解衣甲,皆為西施也。陛下愛閹奴,萬代史官罵名!”少主無言可對,悲先君神。文武拜舞畢,把黃皓街市萬刀,痛壞家族。少主對軍師請罪。軍師言曰:“老臣為主公天下也。”帝排宴數日,軍師上馬出關,再出祁山第三。
【鍾呂女冠子】
暮暑朝寒,茅廬三顧,似此大賢希少。如雞哺食,如魚得水,高可眾人難到。獨自向當陽,困守烏林,向赤壁大摧曹操。安荊楚,取西川,使定軍山夏侯淵。天托孤讓位,再和吳國,七擒孟獲好妙。降薑維為師範,因木牛流馬機略化。定山戎國,斬王雙,使張郃、司馬保,怎知秋原上,惟有暮雲衰草。後有蘇東坡作廟讚:
密如神鬼,疾若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書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說軍師,數日到街亭,問眾官,薑維、魏延殺魏軍一陣,收了街亭。軍師大喜。
後說老將夏侯惇入長安,見帝曹芳,拜司馬懿為元帥,引軍二十萬,一月到街亭,離五十裏下寨。司馬懿不識諸葛,相拒半月。關平來搦戰,被司馬殺一陣,呂凱搦戰,又被司馬殺數陣。司馬懿曰:“吾聞諸葛名聞天下,今老矣!”
有日,諸葛與司馬懿對陣,諸葛大敗,魏軍趕離街亭四十裏有餘,入祁山,前有魏延攔住,後有諸葛,左有薑維,右有楊儀,伏軍皆起,諸葛殺魏軍一晝夜,十萬軍無三千人回,使司馬懿換袍得脫。司馬懿離街亭八十裏下寨,不敢正視街亭。
話分兩頭。卻說益州成都府,帝坐,有上大夫言:“街亭諸葛反也!”帝問文武:“倘反了軍師,西川不能作主?”伊籍對帝言:“軍師不反。交使命去宣,軍師若來,不反;若不來,即反。”帝遣使宣諸葛臨朝見帝,帝說此事。諸葛說:“此司馬懿計也。”帝點首:“卿言當也。”
筵會數日,軍師再出祁山第四。前到隔茅關,又名街亭,離關五十裏,眾官接著,又行四十裏下寨。諸葛問:“街亭怎生?”有佐貳官楊儀、薑維言曰:“馬謖失了街亭。”諸葛大驚:“此乃拒險之地,如何失了?”薑維言:“馬謖帶酒,司馬懿搦戰,馬謖出戰,魏延勸,連罵數句,眾官勸不住,馬謖又罵太守,言軍師者吾乃鄉人也,吾失了城不礙。魏軍先困了馬謖,眾官去殺,後失了街亭。”軍師令人喚到當麵問,馬謖無言支對,推出交斬。
【諸葛斬馬謖】
眾官告不得,斬了馬謖。
卻說諸葛累次奪街亭不得,遂取婦人衣裝頭麵,叫司馬懿:“好漢,下城來!”司馬懿坐甲不出城,相拒半年。
有日,探事人告皇丈上邊,司馬懿急引眾官接入城,乃魏將皇丈張郃。筵會半月。
【百箭射殺張郃】
一日,武侯引三千軍,輕弓短箭,善馬熟人,軍師素車一輛,令人罵司馬懿。有張郃言:“爾乃魏之名將,諸葛罵您,眾官無人敢出?”司馬言曰:“諸葛無人可當。”張郃帶酒,引軍三萬出城。司馬懿告:“太師老矣。”張郃言:“奉聖旨來與諸葛搦戰。元帥不出,弱了魏家威風。”眾官勸不住,出與武侯對陣。武侯大敗。張郃趕到數裏,見渡軍皆散。張郃在軍前,武侯偃身回見。張郃死在軍前。司馬相殺武侯,殿後有楊儀使計奪了街亭。司馬懿西北六十裏下寨,虎視街亭。
又相拒了數日,告軍師,有暗詔上邊。武侯看了,留薑維權了。軍師走馬入朝。至成都府,見帝言:“江南孫權死,孫亮為吳主,改建興元年。”諸葛奏帝,使上大夫伊籍將萬貫金珠赴江南吊喪,再言恐江吳作患。禦宴數日,辭帝東出劍關,再出祁山第五。軍師到街亭。
後說司馬懿升帳而坐,與眾官評議。元帥言:“自古及今,未曾見諸葛為帥,無計可料。”又數日,元帥師行離寨無三裏,見漢將周倉使木牛流馬運糧。使步陟將鄧文,引軍三千,奪木牛流馬十數隻。元帥令營內木匠拆開木牛流馬,覷長短高下、尺寸方圓,依法造數百餘隻,令人提木杵打一下,可行數步。司馬懿言曰:“諸葛木牛流馬,打一杵可行三百步,上路運糧,在寨內聽的聽的打不動,諸葛別有甚法?”
又數日,見護將三百軍赴寨前。周倉帶酒高叫元帥:“軍師交我下戰書來迎敵,見輸贏。不戰即合納降。爾為魏之名將,何為閉門不出?”元帥言:“周倉帶酒!”令左右人取酒與周倉吃,吃的大醉。司馬言:“多與金珠財寶。諸葛木牛流馬,打一杵可行三百餘步,我造木牛流馬,打一杵隻行數步。有甚法度,你說與我,我與你萬萬貫金珠,可受滿家富貴。”周倉笑曰:“軍師木牛流馬,提杵人皆念木牛流馬經。”又言:“打木牛流馬者,皆是我管。今夜入寨寫木牛流馬經獻與元帥。”司馬大喜,與周倉三十貫金珠、兩疋好馬。“若周倉你寫來,交你富貴不可盡言。”
周倉去後,三日再來,司馬慌接,令左右人將來。周倉去了。司馬接看大驚,乃是武侯親筆寫來,言:
“自古將材,無五人會造木牛流馬。爾為魏之名將,問我學木牛流馬經,後人豈不笑耳!”司馬碎其紙。
延熙十七年,少主詔宣諸葛,言西川大旱,濯錦江漲溢不可當。諸葛看江水張溢,其意不祥。諸葛走馬入朝見帝。但內裏造成無用之物,賣於街市;藏庫金珠但與官員;內無用之物亦賣於街市,回買糧食。數日,糴米糧勿知其數,一半在帝都城,一半在定軍山,使知心人有見識的,把了定軍山。看濯錦江一口,名曰金沙口,兩壁岸相離十裏有餘,東西下萬丈長。軍師令人探金沙口,其水沒一丈深。軍師自思:今次出祁山,恐江吳賊人作患。五十處起爐,或銅或鐵,鑄長柱百條。銅鐵柱上有個大竅眼;又令石匠造石柱五百條;令鐵匠造一寸透大小索,打數百餘條。三件置造銅鐵石,可用五萬人,一發修造,一年半可了,安置了南北七裏闊,東西二十裏長,鐵鎖相串,名曰鐵鎖渠塘。南北兩岸,使軍二萬,名將四員,守把隘口。竊恐令軍馬入界。
軍師回益州成都府見少主,少主禦宴數日。軍師言:“今取關西□(此處原文為方框字)長安,複興大漢。”帝喜。酒帶半酣,諸葛忽然仆地,口鼻血出。帝大驚,文武急救起。諸葛奏曰:“老臣自出茅廬,四十餘年,與陛下征吳滅魏,使臣寸心萬段。”帝言:“休取關西,告軍師勾把界軍入成都府。”諸葛再奏:“此事不可,異日取笑史官。陛下效學堯舜禹湯,莫學桀紂之輩。倘失天下,萬代罵名。臣今年欲再取關西,不得不歸。”少主數次苦留諸葛,諸葛不肯。帝送上路。
又說武侯東出劍關,夫人辭軍師欲回。諸葛曰:“吾有一子懦弱,恐為官汙吾清名,有桑八百棟,田五十頃,足為活計。”諸葛與夫人言別,東出祁山。
前後一百輛車,行數日,司馬懿知,伏軍忽起,軍師百輛車分為四麵,使魏軍不得近前。又數日,薑維引眾官接軍師入街亭。前後一月,下戰書幾度司馬出戰。諸葛又思,司馬屯軍塔下。半月餘,軍行衣甲衲襖不離身,多生瘡病。令薑維、楊儀劫寨,殺司馬懿五萬軍皆散。軍師言大雨降,急令人傚瓦傚利油衣傘。其大雨降日餘方止。
諸葛引軍三千,數員名將,下街亭私行。薑維道:“何意?”軍師附耳低言,說與薑維言:“我太歲大小運並。”軍師引手下三千軍離街亭約百裏,有一大樹,西見一莊,令人喚出一娘娘,當麵問:“此處屬那裏?”娘娘言:“祁山祁州鳳翔府,此乃是黃婆店。”又問今歲好大雨。娘娘言:“臥龍昇天,豈無大雨?”娘娘又言:“官人勿罪。豈不聞君亡白帝,臣死黃婆?”軍師思,果有此言。又問西高山甚名?娘娘言:“秋風五丈原也。”言畢,娘娘化風而去,不知所在。
【西上秋風五丈原】
軍師軍屯於上。軍師自思:前者老婦所言,實為不祥。不曾放下心腸。又思司馬懿善能守待,真將材也。
軍師臥病,前後月餘,針藥不能療治,口鼻血出。薑維告師父:“師父善能通醫,豈不能治己病?”諸葛言:“自二十九歲出茅廬,與君用心四十餘年,方得川地,使我寸心萬段!”驀聽得寨門前鬧。薑維出探,見魏延來,言:“軍師有事,我管軍師印信!”軍師不語。叫魏延至,言曰:“三十年前,荊州因收江下四郡,將軍方可降漢於國,累建大功。吾死,魏延為帥懸印。”魏延喜而出。
又數日,叫楊儀、薑維、趙雲眾太尉近前。軍師哭而告曰:“吾死,可將骨殖歸川。”眾人皆泣下。
當夜,軍師扶著一軍,左手把印,右手提劍,披頭,點一盞燈,用水一盆,黑雞子一個,下在盆中,壓住將星。武侯歸天。薑維掛起先君神,斬了魏延。後有詩為證: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軍中一發哭起來,哀聲動地,百姓奔告司馬懿,言武侯身死。司馬聞之,領軍來劫武侯屍。
即時兩軍對陣。司馬曰:“吾懼者武侯,今死;可留下武侯之屍;若不留下,使片甲不回!”薑維大怒,縱馬橫刀,直取司馬。二人交戰,不數合,薑維敗走,司馬後趕。鑼聲一響,橫處一彪軍殺將來,乃楊儀。司馬當不住,回走,四下伏軍盡起,司馬大敗,軍折太半。還寨更不敢出。長安為之言曰:“死諸葛能走活仲達!”仲達聞之,笑曰:“吾料其生,豈料其死!”
卻說眾將保諸葛靈柩入川。漢帝接喪舉哀,痛哭不止,即選山陵而葬之,立廟致祭,封為忠武侯。百姓聞之,如喪考妣。武侯治民,省刑罰,薄稅斂;用兵,賞罰肅,號令明。以此軍民愛之。
卻說司馬懿引軍看諸葛營寨,歎曰:“天下奇才也!”遂誄而祭之。至當夜,狂風過處,見一神人言:“軍師令我來送書。”司馬接看,書中之意略雲:
“吾死,漢之天命尚有三十年,若漢亡,魏亦滅,吳次之。爾宗必有一統。若爾執迷妄舉,禍及爾也。”
司馬看罷,有不從之意。神人大喝。司馬喏喏言曰:“願從軍師之令。”神人遂推司馬倒地,叫聲不迭,覺來卻是一夢。以此司馬各立邊疆,不與漢爭鋒,還朝。
有魏王昏暗日甚,司馬不能正。大丞相曹爽弄權,司馬遂舉兵誅曹爽,廢魏王,立起高貴鄉公。司馬權勝,帝不能禁。帝與眾謀,欲殺馬司。司馬知之,以賈充殺帝,立起少帝,天下之權盡歸司馬。少帝拱手而已。遂加司馬為晉王。少帝禪位於司馬,封少帝為陳留王。漢獻帝聞之,笑而死。
晉王使鄧艾、鍾會入川伐漢。漢元帥薑維征西涼國,以此鄧艾軍疾入川。漢帝欲降,有宰相劉諶諫帝曰:“當使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奈何降乎?”帝不聽。劉諶致祭,哭漢昭烈廟,先殺妻子,後自刎。漢帝敕諸邊將皆降。薑維得詔,及眾將怒,以刀斫石,不得已而降。晉王封漢帝為扶風郡王。走了漢帝外孫劉淵,投北去了。
又領大將王濬、王渾伐吳。吳敗,吳主孫皓降晉。武帝詔孫皓筵會。有奸臣賈充問孫皓曰:“聞君在江南,剜人眼睛,剝人麵皮,何等刑法?”皓曰:“為人臣殺其君,奸佞不忠者,加此等刑。”賈充聞語,羞愧而止。
劉淵幼而雋異,尊儒重道,博習經史,兼學武事。及長,猿臂善射,氣力過人,豪傑士多歸之。其子劉聰,驍勇絕人,博涉經史,善屬文,彎弓三百斤,京師名士與之交結,聚英豪數十萬眾,都於左國城,天下歸之者眾。劉淵謂眾曰:“漢有天下久長,恩結於民,吾乃漢之外甥,舅氏被晉所虜,吾何不與報仇。”遂認舅氏之姓曰劉,建國曰漢。遂作漢祖故事,稱漢王,改元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作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其妻呼延氏為後。劉宣為相,崔淤為禦史,劉宏為太尉,危隆為大鴻臚卿,朱怨為太常卿,陳達為門侍,其侄劉曜為建武將軍。三年正月,徙都平陽府,即皇帝位。
卻有晉武帝崩,立晉惠帝,不通人事。聞禦苑暇蟆鳴,問左右曰:“此蟲鳴,為公邪,為私邪?”有此昏愚不知世事。內有皇後賈充之女,淫妒無子,令人出內門,見市中男子,年少,生得美者,妝為婦人,入宮與之淫泆,情足殺之。因此國內大亂。
惠帝死,立起懷帝。卻說漢王領軍數十萬,前至洛陽伐晉。晉懷帝出迎敵,陣敗,漢兵執之,殺而祭於劉禪之廟。
又有晉湣帝即位於長安。漢王遣劉曜征之,遂虜晉湣帝,遂納晉惠帝羊皇後為妻,遂送晉帝於平陽郡。漢王遂滅晉國,即漢皇帝位。遂朝漢高祖廟,又漢文帝廟、漢光武廟、漢昭烈皇帝廟、漢懷帝劉禪廟而祭之,大赦天下。
漢君懦弱曹吳霸,昭烈英雄蜀帝都。
司馬仲達平三國,劉淵興漢鞏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