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體製宏偉,氣勢不凡,筆調犀利。《清忠譜》刻本卷首有吳偉業序文:“事俱按實,其言亦雅馴。雖雲填詞,目之信史可也。”據說,劇中出場的二、三十個有名有姓的角色,包括偶一露麵的老仆人顧選,都是見於史籍的真人。周順昌的思想性格、生活經曆也都與史相符。劇中描寫的事件以及許多情節,都有文字記載。當然,作品對素材仍然進行了必要的加工。而劇本的現實主義精神是最突出的特點。

同時,《清忠譜》還揭示了這次市民暴動完全為激於正義。周順昌之所以為蘇州百姓所愛戴,就因為他正直清廉,不畏權貴。校尉前來蘇州抓捕周順昌,百姓都知道是被魏忠賢陷害。第十出《義憤》,“淨”扮演的顏佩韋唱道:“驀聽得清官被逮,緹騎南來,都應是閹黨私差。”第十一出《鬧詔》,“醜”扮演的周文元請願時說:“青天爺爺嗬!今日若是真正聖旨拿周鄉宦,就冤枉了周鄉宦,小的們也不敢說了。今日是魏太監假傳聖旨,殺害忠良,眾百姓其實不服,就殺盡了全城百姓,再不放周鄉宦去的。”

《清忠譜》第一次在戲曲舞台上描寫了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鬥爭場麵,寫得有聲有色,層次分明,氣勢磅礴。像《毀祠》一出寫到“上塘下塘,南濠北濠”、“人千人萬”的老百姓手拿棍棒,“掮著鋤頭家夥”趕來拆祠堂。擁擠中,有兩個人相撞跌倒,爭打起來。旁人就勸道“大家都為拆祠而來,都是自己人,放手,放手!”兩人立即放開手笑了起來。這種大場麵中的小細節,真實而生動。描寫大家打進祠堂,對魏忠賢爪牙,“見一個,打殺一個”。大家齊聲呼喊著號子,拽倒了石碑、牌坊,把魏忠賢的塑像砸個稀爛,又放火燒了祠堂。像這樣火爆的場麵,之前的雜劇、傳奇中都沒有反映過。

這個劇描寫了市民鬥爭中眾多的人物形象,不僅有英雄,還有下層文人、和尚、小商販、手工業者、城市貧民、鄉下人等等。作者在各色性格對比中刻畫有血有肉的人物,細致深刻地表現出市民階層作為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已經登上了曆史舞台。塑造的清官形象周順昌正直清廉,反抗魏忠賢一夥時不避禍、不屈服,最後血唾仇人,被魏忠賢秘密處死,浩然正氣,十分感人。顏佩韋等五位義士是非分明,為了救蘇州全城百姓,慷慨就義,其英雄氣概寫得栩栩如生。第十三出《捕義》,捕快先抓了馬傑、沈揚、周文元三人。顏佩韋和楊念如立即相約自首,“男兒意本豪,猛拚生,忿一朝,身家擔自挑。怎偷生,惜羽毛?急向公庭分白皂,肯任他人李代桃!”這種男兒豪氣,這樣的平民英雄形象,在中國戲曲史上不可多得。

劇中《拉眾》、《鞭差》、《打尉》等出的內容後來改編為京劇《五人義》。

李玉的劇作有42種,保存下來的也有18種,是明清兩代最多產的作家。以他為首的這批作家語言通俗,適合演出,是元代關漢卿之後重要的本色當行的戲曲作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