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沿海工業城市的畸形繁榮推動了曲藝的發展。天津成為北方各曲種集中的場野說唱所,單弦、梅花大鼓、河南墜子、山東大鼓、唐山大鼓、相聲、評書、天津時調等都受到天津觀眾的歡迎。北京則產生了單弦、相聲、京韻大鼓等,出現了一批聞名遐邇的大家。

京韻大鼓是鼓詞類中最為成熟的曲種之一。由於它板式比較完備,唱腔方麵也形成了具有不同表現力的高腔、平腔、長腔等,因而既能演唱金戈鐵馬的三國段子,也能表演纏綿悱惻的“紅樓”故事。但究其基本風格而言,則觀賞花鼓戲以高亢、華麗為主。而同為流行於京津一帶的另一鼓詞——梅花大鼓,雖同屬板腔體,卻呈現出舒緩、細膩的風貌。

相聲是一種富有喜劇色彩的曲藝品種,以語言為主要表現手段,並穿插歌唱等表演,源於北京,流行於全國。

相聲藝術萌芽於先秦時代的俳優、唐代的參盲人說唱圖軍戲,到清鹹豐年間,兼具說、學、逗、唱表演手段的相聲藝術出現在北京天橋,並很快傳播到了天津、沈陽等地。後來,相聲界出現了侯寶林、馬三立等名家,在他們的努力下,相聲藝術水平日益提高,成為現代曲藝百花園中最富魅力的藝術形式之一。

曲藝有過輝煌的過去,但在現代化的大潮中,它與整個傳統文化一樣,遭受到了現代影視和商業文化的猛烈衝擊。在這種形勢下,曲藝該何去何從成為迫切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