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翻開佛教史,佛法初弘時成就者最多,越到後麵,成就越少,悉地越少。隨著時間的推移,除了眾生根機福報的不足,修行不給力,還有一個原因,法流的減弱。
回到前麵的話題,諸護法神的第三個來源,是佛菩薩入其神中,攝其心識。
在曼達拉娃佛母的傳記中,對這方麵有比較詳細的描述。
比如世間有某一個邪惡的神明,很多人信奉供養崇拜。菩薩直接對此惡神進行遷識,
將其神識擊出體外,然後超度往淨土。接著菩薩進入惡神身中,從此以惡神的身相開始教導眾生行善,轉***。
在曼達拉娃佛母的累世應化中,就有多次這麼做。
對於一個惡神、惡魔、惡人,大成就者可以直接將其神識移出體外,遷往淨土,然後再入其身中,為眾生宣佛法。
第四個是多為菩薩集體化身為同一神明,或者不同菩薩化身為相同的神明。由於其法流不同,傳承不同,故同一尊神護法,其修法有所差異。
法界中的秘密,眾生知多少!
真言、明咒、陀羅尼,含有本尊的誓言、願力。本尊於三摩地中加持咒語章句,具有種種功德利益。後來的傳承祖師中,可以將自己的願力、三昧力、功德力加持咒語,令咒語具有廣大的功德。
所以,藥叉之王,守護財富者俱毗羅,在印度,他是純粹的財神,就是專門施與眾生財神,而沒有把你引導向解脫之道的特殊要求和法流。
但是在密教中,出現了非常嚴格的戒律要求,且要護持你修行解脫,不達標,想相應甚難。
當然,從更深的緣起而言,財寶王、毗沙門王、俱毗羅,可視為同一本體的不同化身,每個化身,皆各具有特德和相應儀軌要求。
比如我們慈悲的觀世音菩薩,他化身的十一麵觀音、千手觀音、馬頭觀音等,對戒律都有些要求,最好食素,三白食。但是她化身的如意輪觀音,卻是葷素不忌,酒肉女人也不忌,誦即成就。
雖然都是觀世音菩薩,但是不同的化身,不同的示現,具有不同的儀軌和特德。
同理,毗沙門王、財寶王,當是同一本體化身的護法王,而俱毗羅亦是化身,但是他卻可能更傾向於世間的財富,而沒有施加高要求和解脫的願力。
如大吉祥女,在印度初始神話,乃至至今,仍是一個財神和愛情,是守護財富和幸福的女神。
但是在密教中,大吉祥女的特德偏向了財神的角色,而沒有提到愛神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