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教育專家(3 / 3)

因為講故事,他得到幾個朋友——都是不好動的孩子,有的是身上有病,有的是吃多了動不得。他們愛和他玩,聽他瞎扯。他因為孤寂慣了,很會無中生有的找些安慰,所以他會把一個故事拆成倆,或兩個拚成一個,他們聽得很高興。在這種時節,他恢複了他的尊嚴,能命令著他們,調動他們:“你別說話!”“你坐在這兒!”“咱們先點果子名玩,然後我說黃天霸。”大家隻好點果子名玩,要不然他不給說故事。他覺得他有點象媽媽了,大家都得聽他的。

先生也不很喜歡他,因為他自己的主意太多。愛聽的,他便極留心聽,他能回講得極好,如司馬光擊甕救小孩,如文彥博灌水取球,如兩個青蛙對話。他不愛聽的,完全馬馬虎虎,問他什麼他不知道什麼。先生教算數,他在石板上畫小人;他不愛算數。先生不愛這路孩子,先生願意學生老愛聽他講,不論講什麼。先生不願意孩子們大聲的笑,除非在操場上。天賜既不能參加遊戲,人家越笑他越委屈,所以他有時候在講堂上笑起來,比如他忽然想起一件可笑的事。他一笑,招得大家唧咕起來——在教室裏至多隻能唧咕,老師就永遠不大笑而唧咕——於是秩序大亂,而天賜被罰,麵壁十分鍾。他越來越討厭老師的扁臉,而老師也似乎越來越不愛他的扁腦袋。老師要是有意和孩子過不去還是真氣得慌,有時候他被天賜氣得吃不下去飯。可是天賜不是有心氣老師,他以為老師應當多說些故事,少上點算數,而且臉別那麼扁。這孩子對什麼都有個主張;你越不順著他,他就越堅決。隻有罰站的時候,他沒了主張。大家都坐著,隻有他獨自向壁,這不大好受。在這個工夫,他馬馬虎虎了,拉倒吧,就站站會兒去,向牆角吐吐舌頭。

這種學校生活叫他越來越“皮”。他得不到別人的善遇,於是他對人也不甚講交情。他會扯謊,他會在相當的時機報仇,他會馬馬虎虎假裝喊著國文,而心裏想著別的事。他也學會了唧咕,用舌頭頂住腮,用眼睛笑。

隻有和四虎子在一塊,他還很真誠,把國文上的故事說給四虎子聽,說得有聲有色,而且附帶著表演:“你等等,我給你比方比方。”把擊甕救小孩的故事說到半截,他跑了。一會兒又回來了,袋裏裝著一塊小磚,手裏拿著個玻璃杯,杯裏滿盛著水。把一個粉筆頭放在水內:“這是小孩,噗咚,掉在水裏,喊哪,救人哪——喝,我聽見了,我就是司馬光。來了,不要緊;看著!”掏出磚頭,拍!杯碎了,把粉筆頭救了出來。“明白了沒有?”

“玻璃杯可是碎了呢?”四虎子說。

“喲!”

商議了半天,還是得跟爸要錢賠上一個杯子。

“可是比方得真好!”四虎子誠心的欣賞這個表演:“這件事也體麵!”

“哼!老師不叫我細說!我一說噗咚,他就問,書上哪有噗咚?臭老師!”天賜出了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