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8日,新中國第一個書協組織——上海市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沈尹默任主任委員。1962年沈尹默去北京開會,毛主席召見章士釗、馬一浮、謝無量、熊十力和沈尹默等五位老人座談,談的內容全是中國詩歌,從《詩經》、《楚辭》到唐宋詩詞。尹默後來回憶說:毛主席博學多才,對古詩詞造詣很深。
1963年底,沈尹默去北京參加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來之前特意書寫了一幅書法作品——《沁園春·雪》,祝賀毛澤東70壽辰。後來通過陳毅轉呈給毛澤東,被收入中南海收藏書畫集的第一頁。
沈尹默與周恩來也有著深厚的友誼,而且還為周恩來書寫過兩幅毛澤東的詠雪詞。
1959年4月26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閉幕,周恩來設茶點款待三百八十多名老委員,沈尹默也在其列。周總理和大家親切交談,笑語融融。沈尹默忽然想到了劉禹錫給米嘉榮的一首詩:“唱得涼州意外聲,舊人唯數米嘉榮,近來世事輕先輩,好染髭須事後生。”一時感慨甚深,乃當下賦詩一首,獻給到會諸公:
不知老至共開懷,長短隨人各盡才,幾輩髭須渾染得,莫嗤獨為後生來。
這首詩寫出了周總理尊重老人的崇高風範,寫出了老人們心情舒暢,願意奉獻自己的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餘熱的真情。
1962年,沈尹默80壽辰,上海文化局等單位隆重舉辦了沈尹默書法作品展,從沈尹默五百多幅書法作品中,選了一百二十件在上海美術展覽館隆重展出。展品包括沈尹默從22歲到80歲各個時期的作品,風格多變,琳琅滿目。展品中有沈尹默自撰聯一幅:“已覺江山壯城廓,更欣煙雨潤桑麻。”他用“壯”和“潤”來歌頌祖國大好山河與欣欣向榮的風光。
周恩來總理恰巧在這時因公到上海,忙裏偷閑,前往參觀沈尹默書法展,對展品讚美不已,並向沈尹默表示希望得到沈尹默的墨寶。沈尹默興奮莫名,回家臨池,聚精會神寫了一幅毛主席《沁園春·詠雪》。也許因為周總理索要的緣故,尹默自認為寫得太拘謹,於是重寫了一幅,大膽揮毫,筆勢縱橫,一氣嗬成。尹默請周總理挑選指教,出乎他的意料,總理細細品察後,笑著說:“你寫得這麼好,我兩幅全要了。”周總理把這兩幅字帶回北京,分別掛在辦公室與臥室裏。這兩幅作品凝豪放、清雋於一體,被世人公認為東方文明,永傳瑰寶。
一次,周總理在上海接見沈尹默。沈尹默一進門,周總理上前迎接,沈尹默因眼睛深度近視,又患白內障,看不清麵前人的麵貌,誤以為是接待人員,便將穿在身上的大衣脫下,隨手交給周總理。周總理接過大衣,掛在衣架上。交談之時,沈尹默方才發覺為他掛大衣的就是周恩來總理,內心非常抱疚,總理卻安然處之。
“文化大革命”中,沈尹默被視為“反動學術權威”,慘遭張春橋、姚文元等人的迫害,其精神、身體和創作受到嚴重損害,周總理聞知後頗感不安和關切。1969年底,全國出版工作會議在北京開幕,周恩來總理在會上特意向人問起:沈尹默還在嗎?還能寫字嗎?盡管張春橋等嚴加封鎖,但這消息傳到上海,躺在病床上的沈尹默,精神大為感奮。
五、柳亞子溘然長逝
他人的故事我們已經講了很久了,那麼《沁園春·雪》這個故事裏的另一個主角柳亞子現在怎麼樣了呢?
1956年11月12日,北京舉行了孫中山誕辰九十周年紀念大會。當時,柳亞子的行動已經相當不便,但是作為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柳亞子由人攙扶著還是勉強地登上了主席台,抱病出席了這個大會,從現有的文字記錄看,這是柳亞子在政治舞台上的最後一次露麵。
自1957年6月起,全國範圍內的反右鬥爭不斷擴大化,一場嚴峻的政治風暴席卷神州。柳亞子的一些同誌、戰友、弟子紛紛被錯誤地劃為右派。
柳亞子自此“常竟日不語”。
1958年6月10日,在早餐的飯桌上,柳亞子突然手掌顫抖不止,不能握箸。緊接著體溫有增無減,病勢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