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3 / 3)

紅衛兵抄家的時候,從張聖奘的家中抄走了兩本張聖奘寫的詩詞手稿。手稿一共兩卷,分別被裝訂成甲乙兩卷。你道這兩本詩集寫的是什麼內容?層原來,張聖奘也是一個古典詩詞的愛好者,喜歡吟詩賦詞,對巴山蜀水、人文軼事,都寫有詩歌,並且常常懷古思幽,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一生共著詩一千七百餘首。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了蘇東坡與陶淵明的詩壇佳話。在古代文壇,蘇東坡曾經專門創作了陶淵明的和詩,陶淵明一生寫多少首詩,蘇東坡便和了多少首詩,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詩人。張聖奘從中受到啟發,準備創作毛澤東的和詩。至1964年,毛澤東公開發表的詩詞已經有三十七首,張聖奘便決定以五比一的比例和之,共作和詩一百八十五首。這就是紅衛兵抄走的那兩本詩集。

也是無巧不成書。後來張聖奘創作的這些和詞其中的甲卷,經過非常離奇曲折的過程,竟然送到了毛澤東的案幾上。毛澤東一看是老朋友的詩稿,就認真地閱讀起來,並對其中的三十七首詩詞,用鉛筆進行了圈點。

1972年,毛澤東會見章士釗的時候,和章士釗談起了張聖奘的這本詩集,毛澤東對章士釗說:“聖奘為我和了那麼多詩詞,我都看完了,難為他了,還是完璧歸趙吧!”說完就將詩稿交給了章士釗。後來,章士釗的女兒章含之在進行外事活動的時候途經重慶,章士釗將這部詩稿交給女兒,這才最終將詩稿交還給張聖奘。[10]後來,1993年6月25日,張聖奘最早所和的那首《沁園春》在經曆了近五十年的沉睡之後,才最終在《政協時報》上發表。

退休之後,張聖奘一直還擔任文史館特約館員。當他得知資陽決定籌建“資陽人”博物館後,應資陽方麵的約請,欣然為發現資陽人頭骨化石一事撰文,以釋民眾懸念。此時張老已病臥床榻數日,在視力十分模糊的情況下潑墨揮毫,字字珠璣,寫完一千餘字的《我發現資陽人頭骨化石始末》一文。寫罷此文,像完成了人生重負,一個多月後便與世長辭,時年九十歲。張老人川近六十年,對巴蜀文化所做的貢獻,令人感動萬千,敬佩不已。

這的確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位名揚中外的傳奇人物,他和毛澤東在北京大學時期曾經是同學,與周恩來在南開中學的時候是同學,和鄧小平在旅歐時期也曾經同學,而且給蔣介石也講過課……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現在竟然沒有多少人記得他了,甚至八方搜尋也找不到他的一張照片。

他一生著述雖豐,然而他的一篇《我發現資陽人頭骨化石始末》這篇記錄曆史真相的佳作,卻成了他人生的絕唱。

四、黃齊生的春蘭秋菊

在國民黨文人大肆詆毀毛澤東《沁園春·雪》的時候,著名教育家黃齊生也用飄字韻寫了一首《沁園春》的和詞:

沁園春六十晉七十感詠,蓋讀毛、柳、錢、謝諸公之作而學步也。

竟夜思維,半世生涯,轉類蓬飄。念聖似尼山,源稱混混;隱如桀溺,亂避滔滔。教稟“津f1”,詩承“南海”,許以“梁”“譚”比下高。羞怯甚,笑無鹽嫫母,怎解妖嬈。

不識作態裝嬌,更不慣輕盈舞秀腰。祗趣近南華,樂觀秋水,才非湘累,卻喜風騷。秋菊春蘭,佳色各有,雕龍未是小蟲雕。休言老,看月何其朗,氣何其朝[11]。

說起黃齊生大家一定覺得陌生,但是說起王若飛人們就一定很熟悉了,而黃齊生則是王若飛的親舅舅。

王若飛出身於貴州安順北街一個黑暗的家庭,父親是一個飄遊浪蕩不務正業的閑人,凶惡狠毒的庶祖母及其所生的叔叔,終日將他打罵折磨,王若飛的親祖母不但沒有能力保護他,她自己也同樣要挨打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