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民主人士繆秋沉有感而發,遂步毛澤東、柳亞子之韻,和《沁園春》一闋,以悼念昆明血案中殉國的師生。繆秋沉在《沁園春》詞牌下寫了一個小序:
沁園春頃讀《大公報》毛潤之、柳亞子《沁園春》聯詠,適雪飄南國,念天下求定以久,而猶子祥烈,竟以此捐其一足。因摭辭步韻,聊以寫憂。憂弗自勝,非敢效顰也。
篳發篥烈[3],人間何世,漫野雪飄。恨白山黑水,長年攘攘;龍門巫峽,萬古滔滔。黌舍怒濤,碧水血腥,槍聲難掩掌聲高。傷心甚,哭青黎塗炭,青蛇妖嬈。
怕聽黃鳥交交,引多少倚閭盡削腰。傳薊北方收,詩書漫卷;慧孛複臨,中原紛騷。說甚天驕,四維都絕,書生難看口舌雕。且瘞筆,看匝地烽火,惆悵今朝[4]。
後來這闋詞被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一二.一詩選》之中。
此詞寫得相當不錯,有感而發,情景交融,與柳亞子、郭沫若等文豪大家的文筆不分伯仲,可惜的是繆秋沉的來曆筆者沒有查到。
雖然我們並不知道繆秋沉的來曆,但是,我們從繆秋沉寫的這個小序中看到,繆秋沉的侄子繆祥烈在昆明一二一慘案中,在國民黨的血腥鎮壓中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並因此而失去了一隻腳。
“篳發篥烈,人間何世,漫野雪飄。”篳篥是一種古代的樂器,它用竹子做管,用蘆葦做嘴,漢代時從西域傳人。篳發篥烈用以形容寒風呼嘯如篳篥發出猛烈的聲音一樣來勢洶洶。從行文表麵來看,詞人的這三句都是在感歎冬季的寒冷。是年的昆明,的確與往年不同,四季如春的昆明在1945年的冬天顯得出奇地寒冷,竟然在臘月裏漫山遍野飄起了雪花,仿佛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在唱和,不僅是“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原來南國風光也是“千裏冰封,萬裏雪飄。”詞人借自然界的寒冷隱喻昆明的政治氣候也處於寒冷的冬季。
“恨白山黑水,長年攘攘;龍門巫峽,萬古滔滔。”詞人行筆至此自然地想起了日本帝國主義在白山黑水之間的種種惡行,進而回想到龍門巫峽自古以來的戰亂紛擾。
“黌舍怒濤,碧水血腥,槍聲難掩掌聲高。傷心甚,哭青黎塗炭,青蛇妖嬈。”如今,南國昆明因為國民黨的倒行逆施,致使黎民百姓生靈塗炭,美好河山淹沒在腥風血雨之中。在學子讀書的校園裏竟然發生“一二.一慘案”。然而,敵人的槍聲無論怎樣高,它也沒有人們歡呼和平、民主、自由的掌聲更高。
下闋的第一句“怕聽黃鳥交交”是引用的《詩.秦風.黃鳥》的典故。《毛詩.序》雲:“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秦)穆公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三良”,朱熹的《詩集傳》雲:“秦穆公卒,以子車氏三子為殉,皆秦之良也。”“按《史記》,秦武公卒,初以人從死,死者六十六人。至穆公遂用百七十七人,而三良與焉……論其事者,亦徒閔三良之不幸,而歎秦之衰。至於王政不綱,諸侯擅命,殺人不忌,至於如此。”《毛詩.序》、朱熹的《詩集傳》以及《史記》所雲都是說的一件事情:
《毛詩.序》說:當時有人刺殺了秦穆公,秦穆公下葬的時候竟然用活人殉葬,人們感歎此事因而寫了《黃鳥》這首詩。
朱熹的《詩集傳》說:秦穆公被人刺殺身亡,竟然將子車氏的三個兒子一同為他殉葬,而子車氏的三個兒子都是秦國很好的百姓。
《史記》說:秦武公駕崩的時候,首開以活人殉葬的先河,當時殉葬的是六十六人。到了秦穆公的時候就發展到了一百七十七人,而子車氏的三個兒子竟然同時被殉葬了……說起這件事,人們對他們的不幸,也隻能白白地發出悲天憫人的歎息而已,而更加讓人感歎的則是秦王朝的衰落。導致衰敗的秦王朝朝政沒有法紀,各諸侯國草營人命,濫殺無辜,達到了如此的境地。
很顯然,詞人在這裏是以秦國統治者為秦穆公陪葬的事情,鞭撻了統治者濫殺無辜的醜惡行徑。“黃鳥交交”是在為死去的三良哀鳴,詞人說“怕聽黃鳥交交”,顯然是借這個典故暗示人們,怕聽到那些追悼在昆明慘案中死去的烈士的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