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3 / 3)

《新民報》晚刊發表的原詞是這樣的:

一夕風橫,八年抗戰,萬裏萍飄。恨敵蹄到處,惟餘榛莽;衣冠重睹,仍是滔滔。米共珠疏,薪同桂貴,欲與蟾宮試比高。抬眼望,盼山河收複,忍見妖嬈。

名城依舊多嬌,引多少“接收”競折腰。惜蒿裏鶉衣,無情點綴;泥犁溝壑,未解兵騷。天予良時,稍縱即逝,苦恨頹梁不可雕。滄桑改,念今朝如此,還看明朝。[5]詞中劃線的部分都是被《大公報》改動過的詞句。我們看到,一共隻有二十六句的一闋詞,竟然被改動了九處,被改動了35%。原詞中那些更紮眼的、敏感的、說到痛處的、畫龍點睛的語句,那些能夠讓國民黨看了極為不舒服的詞句,竟然都被《大公報》的編輯們煞費苦心地改動了。全詞被改動之後,剩下的詞句雖然對國民黨也有一定的攻擊,但是畢竟不如原詞,不過是一些不痛的、不癢的詞句罷了。

1945年12月8日,《大公報》的主筆王芸生又“大公無私”地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叫作《我對中國曆史的一種看法》,全文從12月8日開始發表於重慶、天津、上海三地的《大公報》上,而且在報上連載,直到l2月12日才連載完畢。據此這轉載的意圖已立刻昭然於世,正是“屍諸市朝”(《論語》)。

《我對中國曆史的一種看法》全文比較長,現錄其一段最“精彩”的部分,奇文共賞:

這篇文章,早已寫好。旋以抗戰勝利到來,國內外大事紛紛,遂將此文置於箱底;現在大家情緒起落,國事諸多拂意,因感一個大民族的翻身,不是一件小事。中華民族應該翻身了,但卻是從兩千多年專製傳統及一百多年帝國主義侵略之下八的大翻身,豈容太揀便宜?要從根本清算,猶必須廣大人民之起而進步。近見今人述懷之作,還看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比量,由此覺得這篇斥複古,破迷信,並反對帝王思想的文章還值得拿出來與世人見麵。翻身吧!中華民族!必兢兢於今,勿念念於古,小百姓起來,向民主進步!王芸生是一個大學問家,也是辦報多年的主筆,但是說謊看來還不是他的長項。在上麵引用的那篇文章中,他已經先說了“這篇文章,早已寫好。旋以抗戰勝利到來,國內外大事紛紛,遂將此文置於箱底”的。

話,接下來又說“近見今人述懷之作,還看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比量”,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原來,王芸生猶抱琵琶半遮麵吞吞吐吐地拿出來的這篇文章才是《大公報》真正要說的話,在這之前他們發表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和柳亞子、崔敬伯的《沁園春》和詞,那不過是一種鋪墊而已,不然怎麼騙取人們的相信?看來《大公報》還真下了不少的功夫!其實隱藏的敵人比表麵的敵人更可怕。現在你知道《大公報》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了吧?

【注釋】[1]李景元主編:《聽毛澤東講古今故事》,紅旗出版社2002年4月版412-413頁。

[2][5][6]黃中模著:《毛澤東詠雪詞——(沁園春)詞話》,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204頁、202頁、143-144頁。

[3]文昊編:《他們是怎樣辦報的》,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1月版248-249頁。

[4]孫琴安、李師貞著:《毛澤東與著名學者》,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11月版345-3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