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3 / 3)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在國內首次公開發表,劇作家吳祖光為此立下了千載不沒的首發之功。由於是將幾個稿子湊在一起拚成的,所以和毛澤東寫給柳亞子的原稿有七處是不同的,但是總體上並無大礙,毛澤東原詞的風貌基本沒有改變。

時隔十二年之後,關於《沁園春·雪》還有過這樣的一個插曲:

1957年大鳴大放期間,擔任文化領導的老前輩,要吳祖光陪著去民間小劇團“放火”,說明白一點就是奉命來鼓動吳祖光發表意見,寫文章給領導提意見。而吳祖光對文藝界的領導也確是意見不少,但是吳祖光在自己的家裏遇到了阻力。

阻力來自妻子新鳳霞,新鳳霞聽到吳祖光的一些意見,十分反感,甚至害怕。她認為,在舊社會受盡苦難,多虧共產黨救了她才翻了身,今天的領導方式盡管有問題,也比舊社會強多了。吳祖光說:“這回是共產黨要大家提意見的,為了改進工作,又是毛主席讓提的。”她說:

“那也不許你提!”5月31日,周揚、陽翰笙邀請吳祖光出席全國文聯的一個會議,而且派人派車來接,汽車在大門外撳喇叭,接的人在一旁催,一向溫順的妻子卻一反常態,堅持不肯放行。新鳳霞叉著腰站在門口死死地攔住他,不許吳祖光出去,吳祖光自信地推開妻子說:“當初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就是我在報紙上首發的,共產黨有什麼不信任我的。”說著,吳祖光狠狠勁一把將妻子推開就走了。他聽見了妻子的哭聲,但是他沒有回頭,跑出院子,出了大門,上了車。吳祖光後來回憶說:“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對女人這麼粗暴,真夠我一生後悔的。”像當年發表《沁園春·雪》時的那個率真的吳祖光一樣,性情中的吳祖光沒有過多地想什麼個人的得失,他還是去了,他還是說了。吳祖光在那次會議的發言後來被前輩田漢先生加了一個標題:《黨“趁早別領導藝術工作”》,在報上公開發表了。然而,時代還是與他開了一個令人扼腕的玩笑,後來,就是這篇文章成為了吳祖光反黨的鐵證。吳祖光被打成了”右派”,成了全國最著名的右派,並注明是反革命右派分子。

1958年早春的一個淩晨,大雪紛飛,吳祖光到父母親的住室去和老人告別。他要和一個有五百人的龐大的右派大隊去北大荒勞動改造。早在幾個月前吳祖光開始受批判時,就把一切有關的報紙刊物收起來不讓父親看見,因此病中的父親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他也不知道兒子要到什麼地方去,分別時他是笑著的。那時吳祖光也不知這是與父親的永別。吳祖光去北大荒的第二年父親就去世了,吳祖光在春耕的大田裏勞動時收到北京的報喪電報,當時父親已經去世半個月了。這是後話。

【注釋】[1]蕭永義著:《毛澤東詩詞史話》,東方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55-156、162頁。

[2][3]張明觀著:《柳亞子傳》,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5月版508頁。

[4][5][9]黃中模著:《毛澤東詠雪詞——(沁園春)詞話》,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29頁、32-33頁。

[6][7]李輝著:《黃苗子與鬱風》,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146頁、148頁。

[8]張穎:重慶時期周恩來的文化秘書。

[10]《新民報》晚刊發表時此處作“餘”。

[11]《新民報》晚刊發表時此處誤作“盡”。

[12]《新民報》晚刊發表時此處作“臘”。

(13]《新民報》晚刊發表時此處誤作“共”。

[14)《新民報》晚刊發表時此處作“粧”。

[15]《新民報》晚刊發表時此處誤作“山河”。

[16]《新民報》晚刊發表時此處誤作“盡”。

[17]《新民報》晚刊發表時此處誤作“欠”。

[18]《新民報》晚刊發表時此處作“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