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1 / 3)

一、津南村的最後留言

1945年10月22日,距離柳尹詩畫聯展隻有兩天了,柳亞子開始抓緊時間為詩畫聯展做最後的衝刺。

早晨,柳亞子坐在書桌前,將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在書桌上攤開,仍然在認真地展讀著,他想:尹瘦石為毛澤東畫的像,毛澤東寫的這闋《沁園春》一定是展覽會上的熱點,現在有了毛澤東的手跡,手跡上有簽字、有題款,也蓋了朱紅大印,有了和詞,有了跋,何不為自己的和詞再來一個後記呢?

他想著,揮筆為自己的和詞再草成了一篇後記:

餘識潤之,在一九二六年五月廣州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二中全會會議席上,時潤之方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也。及一九四五年重晤渝州,握手悵然,不勝陵穀滄桑之感,餘索潤之寫長征詩見惠,乃得其初到陝北看大雪《沁園春》一闋,展讀之餘,歎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耳,況餘子乎?效顰技癢,輒複成此。手寫入紀念冊上,附潤之驥尾,潤之倘不歉唐突歟?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柳亞子寫於津南村廡下。[1]他仔細地將宣紙上未幹的墨跡吸幹,然後又認真地將它抄寫在紀念冊上,終於為展出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完成了最後的準備工作,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柳亞子的跋和後記不僅記載了一段曆史,它也成為對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寫下的最早的評論性文章。“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耳!”這些高度讚揚的詞語,也表達了柳亞子對毛澤東這首《沁園春·雪》的熱愛、推崇。更為毛澤東的《沁園春》在重慶的流播,在中華大地的傳誦做了最好的鋪墊。

二、柳詩尹畫驚重慶

1945年10月24日,坐落於重慶七星崗的中蘇文化協會門前熱鬧非凡,柳詩尹畫聯合展覽會在中蘇文化協會展廳進行了預展,25日展覽會正式開幕,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儀式。毛澤東還為《新華日報》編印的《柳詩尹畫聯合展覽會特刊》題寫了刊頭。周恩來、王若飛等親臨展廳觀看了展覽。郭沫若、茅盾、徐悲鴻、翦伯讚等著名人士都為這次聯展寫了熱情洋溢的文章,予以評介。

郭沫若選擇這個特殊的時刻發表了《今屈原》,讚頌柳亞子的風骨和高深的藝術造詣,其中寫道:“柳亞子先生的詩,於嚴整的規律中寓於縱橫的才氣,海內殆鮮敵手”。又雲:“亞子先生在外表上不大拘行跡,而操持卻異常謹嚴。他的正義感,峻峭到了極點。”[2]茅盾發表了《柳詩尹畫讀後獻詞》,他說:柳亞子“雖然用文言寫舊體詩,可是思想內容完全是新的,比起專寫語體新詩的朋友們的作品來,反而更新了。”茅盾先生在文章結尾處指出:柳亞子“是徹底實行了‘舊瓶裝新酒’的詩壇的革命家”。[3]整個展覽會規模宏大,場麵可謂氣派。

展覽會上展出了柳亞子的詩詞數十首,尹瘦石的畫數十幅。柳亞子特意把歌頌共產黨、歌頌毛澤東的一首《七律.三十四年五月二十日夜後賦示同座諸子》寫成大幅中堂掛在了大堂正中最醒目的位置,詩雲:

五十九年吾未死,良宵差喜酒杯開。

長鯨狎浪滄溟闊,俊鶻摩雲大地恢。

屍位群兒羞齷齪,橫胸奇怒鬱崔嵬。

樽前跋扈飛揚意,低首延京一柱來。[4]在書寫的大幅中堂詩稿中,柳亞子特意將詩詞中的原句“低首擎天一柱來”,改為“低首延都一柱來”,更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對老友毛澤東的崇敬之意,詩句與“重逢握手喜渝州”相映成趣。他的另一首詩《贈毛潤之老友》以及和詞《沁園春》分別被寫成條幅並列在兩旁。他最新的一本詩稿被陳列在大廳正中的桌子上,供人們欣賞。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手跡以及柳亞子的和詞就在這本詩稿之中,它們引起了每一個前來參觀者的注意。尹瘦石為毛澤東繪製的畫像配上柳亞子的《題潤之老友繪像》的詩懸掛在大廳最醒目的位置,更是相得益彰,充分展示了毛澤東瀟灑英武的豪邁之氣。展覽會在重慶產生了轟動性的影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次展覽,可以說也是毛澤東《沁園春·雪》發表的一種特殊形式,為《沁園春·雪》在重慶以及海內外的廣泛傳播起到了“導夫先路”的作用。

三、翹首以待《沁園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