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青島口】(1 / 2)

徐光啟看了看灣口對岸,想起《地方事宜之海防》一書中有提過。

“那是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唯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等等。據說天下第一次涉洋遠航,並非國初的三寶太監鄭和,而是秦時的徐福,東渡朝鮮、日本就是從這裏出發。”

“俺瞧那似乎有個灣,平時有海船泊靠?”

“或許有吧,那本就是個漁村。”

魏進忠沉吟稍稍,又問徐光啟:“徐書生,俺看你滿腹經綸,想必是讀了不少書,請教一個問題,可否?”

徐光啟聽後笑著道:“但說無妨,在下也未敢說就能回答,知無不言吧。”

“好。想必你也猜到了俺們的身份,就不多言。眼下呢,山東要收新花了,俺打算向上奏請在此開埠海運,就運花。以你之見,此事如何行之?”

徐光啟暗忖,果然,就覺得他們非一般人,來此總有目的,原來是想運花。m.X520xs.Com

“魏爺果然與別的稅使不同……確實,北方大旱之後還能收獲棉花,也是一件喜事,至少人心上能被安撫。至於如何行之……”徐光啟歪頭思考起來,“海運視陸運之費省十之七八,河槽雖免陸行,但人輓如故。單說海船,一次可載一千石,換成河舟則須三艘,需用卒三十人,海船隻需十五人,至多二十人。而且較之河運,還可省去剝淺之費,也無挨次之守。如此來看,僅是運費就能省出大半。”

王掌櫃一聽笑了:“徐先生行家,一算果真是清清楚楚。”

“嗬嗬,既然考慮運花,那麼就是為私,這費用應為花商所出吧?商人出資雇傭海船,倒是不錯的想法。能免去朝廷的負擔。不過呢,在下的問題就來了……”

“請講,”魏進忠說道。

“魏爺自然不是為了做好事,對吧?隆慶年間就有人提過這樣一個方案:載一千石的海船,八百石為漕糧,二百石為私貨,官軍的私貨朝廷許其三十稅一,客商的則照之前不變。那麼就以此做為參考,一千石的花,魏爺想怎麼稅?”

魏進忠一笑,看向王掌櫃,說道:“要不王掌櫃你說說?”

王掌櫃亦笑著點頭:“好。其實很簡單,按貨值收取,最高不超過十稅一,而且全程隻稅一次。”

徐光啟又算起賬來:“按貨值,一石花算值二兩銀,十稅一就是二錢,一船貨值二千兩加二百兩稅錢,加運費,姑且就按運軍一月一石米的標準,二十人一月需二十石,但從這裏出發到太倉也不過一旬,就算值七兩銀加折舊費,滿算十兩運費。所以一船花的本錢二千二百十兩,可是這麼一船在我們鬆江府卻要值四千兩,嘖嘖,反手就獲利一千多兩。”

魏進忠與王掌櫃互看一眼,不約而同露出驚訝,王掌櫃道:“雖然有出入,但大差不差。徐先生,你家裏不會也是做花布買賣?怎會如此清楚?”

徐光啟搖搖頭:“我徐家耕讀之家,並未有人經商。”

“那徐先生是飽覽群書……”

“嗬嗬,扯遠了,扯遠了,”魏進忠岔開道:“徐書生你接著說你的。

徐光啟說道:“好,接著說。剛才隻粗略算了費和稅,下麵再說路,山東產棉主要是東昌兗州二府,兗州府距此七百裏,東昌府遠些,有一千裏,海運之前總要有一段陸路,而山東境內官道從濟南向登州延伸,直到登州府。我們來時所走的並非官道,驛站不免少了些……”

“那你的意思是?”

“若往後真要利用這裏做海運碼頭,不如先修修路,多設幾個驛站,往來商旅也有歇腳的地方。說不定周圍幾個縣也會因此而繁榮起來。”

“嗯,這個俺會考慮,那麼還有呢?”

“至於碼頭,魏爺方才問的灣口對岸,那裏有一條河名青島河,入海口即為青島口,有灣承大洋,海船進出停靠皆便,而且前到成山後接安東衛,恰在半島之中。”

停頓一下,徐光啟忽然建議道:“要不魏爺親自到灣口對岸瞧瞧?”

其實魏進忠有這意思,聞之立馬說道:“好啊,俺正好有這意思。”

“那要不下山回寺裏取了馬,然後騎馬沿著麻灣兜一圈?”

“好,就這麼辦。”

————

五人很快下了小珠山,趕回寺廟裏,休整一下,準備繼續上路。

當天就趕回了膠州城,西門外有驛遞總鋪,在此給馬兒添了草料馬豆,每人又補充了幹糧飲水,然後趁日頭未落出發,打算進入即墨境內再找地方落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