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平倭詔】(2 / 3)

勘科徐觀瀾與督臣刑玠互相爭訐,朱翊鈞已將徐觀瀾奏疏下內閣處理。而後沈一貫進言道:二臣仇恨已深勢如水火,今使之共勘,啟口矛盾不至於相攻相擊,為外夷笑不已。釋嫌去忌須先國家之事,而後私仇,非上聖不能,徐觀瀾去必不和,不去必再來辭,徒令往返道途耽擱日久。皇上屢催勘功而終無奏報之日,屢念將士而終無恤錄之時矣。今監軍陳效故,臣前日擬將遼東巡撫往代之。意正為此,若以遼按不可遣,則及今別遣廷臣尤為上策,願皇上詳決審處,以省後來之紛擾。

四月初,遣了刑科左給事中楊應文代替徐觀瀾勘東事。

不久,楊應文便上疏言:臣奉命覆勘東事倉猝難悉,竊聞蔚山等功罪,科臣徐觀瀾主之,釜山等功罪已故監軍陳效主之,皆會同查勘,俱有冊籍文卷可查。乞敕部轉谘在事諸臣,悉簡冊卷付臣,臣定從公覆核,仍請遼東禦史王業弘同勘。

文卷都是現成的,隻待楊應文覆劾清楚,再勘功罪就簡單多了。

就在東征大軍即將遠征歸來之際,趙誌皋上疏,請皇帝陛下以倭寇蕩平請禦門獻俘受賀。

沈一貫隨後也題:臣恭克近輔,久隔天顏,幸逢臨禦之辰實,切瞻依之念請,得如萬曆三年,遼東獻俘例扈從登樓於未行禮之前,得賜麵對一二,昭君臣泰交之盛。

朱翊鈞考慮許久,還是給了批複:免扈從,照常隨班行禮。

沈一貫趁熱打鐵,再次進言:臣查得萬曆二十年寧夏獻俘時,曾頒詔天下鹹使聞知。自東倭發難已經七載,征師索餉遠邇,震動夷狄盜賊,莫不生心。今既蕩平宜告天下以昭,聖武神威之盛從之。

朱翊鈞準了,隨後諭旨禮部,東倭蕩平宜昭天下,其擇日具儀來行。

兩天後,禮部上獻俘儀注,朱翊鈞則再下詔,禦樓行禮如前擬定,但免禦門。

到了萬曆二十七年,潤四月,丙戌日。

當清晨的一縷陽光照亮紫禁城,午門城樓便響起雄渾而悠遠的鼓聲,三嚴之後,文武百官肅立於午門之下。

朱翊鈞穿戴龍袞,頭戴二龍戲珠烏紗翼善冠,準備登上步輦,這步輦是大紅羅冒頂,垂以黃羅如意雲緣條,四周施以黃綺瀝水三層,每層百三十二層,間繡五彩雲龍紋。

儀仗前有大樂導駕,其後是各色傘蓋、旗幟、長扇等。朱翊鈞登上步輦,鼓吹、大樂同響,由中門中道行……待到午門樓,升座,樂曲又換成《萬歲樂》——雨順風調升平事,萬萬年山河社稷,八方四麵幹戈息,慶龍虎風雲會。

樂止,午門下文武百官行禮,山呼萬歲。禮畢,內官宣《平倭詔》,以昭告天下。

曰:朕纘承洪緒,統理兆人,海澨山陬,皆吾赤子,苟非元惡,普欲包荒。屬者東夷小醜平秀吉,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商封,役屬諸島。遂興薦食之誌,窺我內附之邦。伊歧、對馬之間,鯨鯢四起;樂浪、玄菟之境,鋒鏑交加。君臣逋亡,人民離散,馳章告急,請兵往援。

朕念朝鮮,世稱恭順,適遭困厄,豈宜坐觀?若使弱者不扶,誰其懷德?強者逃罰,誰其畏威?況東方為肩臂之藩,則此賊亦門庭之寇,遏沮定亂,在予一人。於是少命偏師,第加薄伐。平壤一戰,已褫驕魂,而賊負固多端,陽順陰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憐。冊使未還,凶威複扇。朕洞悉知狡狀,獨斷於心。乃發郡國羽林之材,無吝金錢勇爵,必盡弁服,用澄海波。

仰賴天地鴻庥,宗社陰騭,神降之罰,賊殞其魁,而王師水陸並驅,正奇互用,爰分四路,並協一心,焚其芻糧,薄其巢穴。外援悉斷,內計無之。於是同惡就殲,群酋宵遁。舳艫付於烈火,海水沸騰;戈甲積如高山,氛祲淨掃。雖百年僑居之寇,舉一旦蕩滌糜遺。鴻雁來歸,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羆振旅,漢家之德威播聞。除所獲首功,封為京觀,仍檻致平秀政等六十一人,棄屍槁街,傳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鑒戒,大泄神人之憤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