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卷後,張濤迫不及待地走出考場,拿出手機給丁伶打電話。聽到丁伶溫柔的聲音,他的心中充滿了溫暖。他點燃一根煙,深深地吸了一口,感受著這片刻的寧靜。煙霧嫋嫋升起,仿佛在訴說著他的心事。不一會兒,他又回到考場,準備迎接數學考試。填空、選擇、判斷、計算、應用題,張濤依然是會的就寫,不會的就蒙,能抄就抄。他不是一個完美的考生,但他有著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終於,兩場考試都結束了。張濤走出考場,腳步輕快地來到停車場,與丁伶彙合。丁伶看著他,問道:“考的怎麼樣?”張濤微微一笑,牽起丁伶的手說:“還行,就是走個形式,等著分配就OK了。走,咱們去吃錦城燒烤。這的燒烤全國有名。”他們來到一家道邊的小燒烤店,這的燒烤不能去大店,什麼十大燒烤名店,什麼非遺傳承啊都是扯犢子,糊弄外地人的,要吃就選那些小店,門臉看著有些年頭,蒼蠅館子才正宗。兩人點了各種美味的烤串。香氣四溢中,他們邊吃邊聊,分享著這一天的經曆。丁伶靜靜地聽著張濤講述考試的過程,時而微笑,時而點頭。

吃完燒烤,他們又來到海邊。海浪輕輕拍打著沙灘,發出悅耳的聲音。他們手牽著手,在海邊趟趟水,感受著大海的寬廣與包容。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映照著他們幸福的笑容。海風吹過,帶來一絲涼意,卻吹不走他們心中的溫暖。張濤和丁伶來的時間正好趕上大海落潮,兩人在海邊邊溜達邊等著天橋的出現。

接著,他們又登上了筆架山。它因島的形狀似筆架而得名。小島南北長1120米,東西寬220米,海拔78.3米,麵積為0.153平方公裏。島上三峰,二低一高,形如筆架,並且其東部海中還有一形如筆架的小筆架山與之遙相對應,故稱為大筆架山。

筆架山風景區的獨特之處是從海岸到筆架山島有一條長1620米、高出海灘的砂石路,被稱為“天橋”。天橋平坦徑直,把海岸和山島連在一起,隨著潮漲潮落而時隱時現,堪稱“天下一絕”。落潮時天橋連接主島和大陸,遊客可步行通過;漲潮時則被海水淹沒。

筆架山是道教勝地,山上自下而上建有眾多道教廟宇及點綴品,如山門、真人觀、呂祖亭、太陽殿、雷公祠、電母祠、五母宮、方丈院、三清閣等。其中,主峰之上的三清閣最為精美,閣共六層,通高26.2米,為花岩石仿木結構建築,八角攢尖頂,飛簷翹角,獨具風格。閣內供奉著漢白玉石雕道教造像三十七尊,雕工精美,神態各異。

站在山頂,俯瞰著美麗的風景,他們的心緊緊相連。山下是繁忙的海港,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大海一望無際,仿佛在訴說著他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兩人從筆架山上緩緩而下,隻見海水已開始漲潮,那原本清晰可見的“天橋”漸漸被海水淹沒。他們急忙乘坐快艇來到岸邊,海風拂麵,帶來絲絲涼意。

剛一上岸,海濱浴場邊傳來陣陣叫賣聲。他們被那提著小筐的當地人所吸引,筐中裝著海虹、海毛嗑等小吃。這些小吃都是當天捕撈上來後直接用海水加工而成,散發著原汁原味的海洋氣息。他們迫不及待地品嚐起來,海虹肉質飽滿,鮮美至極;海毛嗑則有著獨特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

吃完小吃,他們又開車來到碼頭。漁船上的人們忙碌著,一箱箱鮮活的海鮮展現在眼前。他們挑選了螃蟹、蝦爬子、海螺、海螺絲等海鮮,想象著回家後烹飪這些美味的場景。

帶著滿滿的收獲,他們踏上了回家的路途。車窗外,夕陽的餘暉灑在大地上,為這一天的旅程畫上了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