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脅痛的穴位治療法
膽囊炎為消化常見病,以右脅下膽囊區疼痛為主要臨床特征,並常伴有腹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臨床上有急、慢性之分,並常與結石同時存在,嚴重時出現膽絞痛。本病有反複發作傾向,病程多較遷延。
1.肝氣鬱結:脅肋脹痛,走竄不定,疼痛每因情緒變化而增減,抑鬱惱怒,可誘發或加重症狀,伴煩躁易怒,噯氣頻頻,胸悶喜太息,苔黃薄白,脈弱。
2.瘀血停積:脅肋刺痛,痛有定處,入夜或嗜食肥甘厚味後尤甚。脅肋下或見癥塊,舌黯,脈弦。
3.肝血不足:脅肋隱痛,綿綿不休,遇勞尤甚。伴頭暈目眩,虛煩少眠,爪甲不榮,舌紅少苔,脈細數。
4.肝膽濕熱:症見脅肋脹痛,嗜食辛辣後痛劇,伴口苦惡心,胸悶納呆,脘腹脹滿,便溏不爽,或身黃尿黃,舌苔黃膩或白膩,脈滑。
下麵,我們介紹一些膽囊炎的穴位治療手法:
背腧穴綜合手法
首先在背腧穴上尋找壓痛敏感點,找到後即以此為輸行法、指揉法,得氣為度。反複尋找,治療2~3遍,如遇有結節或條索狀陽性反應物,可在此施以彈撥法、捋順法、散法,手法輕重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如無壓痛敏感點及陽性反應物,則在膽腧穴上施術。
膽囊區掌揉法
以右掌根置於患者右肋下,行掌揉法,順、逆時針均可,輕重以病位得氣,患者感覺舒適為度,行10~15分鍾。
摩腹
多采用大摩腹瀉法,或視虛實言補瀉,但第一次治療宜隻瀉不補,10分鍾後或至腸蠕動加快。
膽囊穴點按法
點按雙側膽囊穴、足三裏、內關,得氣為度。
辨證加減
1.肝氣鬱結:循脅合推兩脅;點膻中;揉章門、期門。
2.瘀血停積:揉肝腧、膽腧;點血海、足三裏、三陰交。
3.肝血不足:一指禪推中脘、天樞;揉脾腧、胃腧、足三裏。
4.肝膽濕熱:點足三裏、條口、豐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