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穴位治療法
便秘的經曆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雖然它看似一個小毛病,但給生活帶來了不少煩惱。長期的便秘對於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可以引起很多疾病的發生,如痔瘡、肛裂、結腸癌等,更嚴重的是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出血等。可以說,便秘是危害中老年朋友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一個潛藏殺手。所以,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加強便秘的預防和治療。
長強穴就在後背的正下方,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長”是長大、旺盛,而“強”顧名思義就是強壯、充實。長強合二為一,意味著這個穴位的氣血很強盛。古人對這個穴位有一個解釋,叫“循環無端之謂長,健行不息之謂強。”意思是人體的氣血是循環不息的,新陳代謝就在循環運行之中完成。氣血運行正常的話,人體的健康就能夠得到保證;否則,就很可能得病。
長強穴是保證人體氣血升降的穴位,對於中氣下陷證,如脫肛、痔瘡、便秘等,都可以通過按摩長強穴來防治。長強穴在尾骨端下麵,也就是我們粗脊柱最下麵的點,尾巴尖與肛門連線中點的位置。找這個穴的時候,最好趴在床上,胸部和膝蓋位置緊貼床,或者半跪在床上,臀部翹起,很容易找到。
具體的做法也很簡單:趴在床上,讓家人幫忙艾灸長強穴,每次穴灸20分鍾左右,長強處感到發熱就可以了。
如果這樣操作覺得不放心,或者不方便的話,也可以在晚上睡覺前,趴在床上,將雙手搓熱,然後趁熱順著腰椎尾骨往下搓,搓100下,讓長強穴處感到發熱就可以。事實上,針刺長強穴,可以改變大腸的收縮和舒張的狀態,從而改善便秘。
治療便秘的還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穴位:氣海穴(臍下1.5寸),關元穴(臍下3寸),曲骨穴(小腹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處),長強穴(尾骨尖下0.5寸,於尾骨端與肛門中點取穴)。
除此以外,適當的運動鍛煉可以加強腹肌收縮力,促進胃腸蠕動和增加排便動力。因此早上起來可以散步、慢跑、做體操,如果實在沒有時間,可在辦公室裏多做半蹲動作,也可以鍛煉腹肌張力,彌補運動不足。
現在,你不妨用自己的雙手,堅持以下自我按摩法,相信能起到通便的作用。
按摩腹部
摩腹仰臥於床上,用右手或雙手疊加按於腹部,按順時針做環形而有節律的撫摸,力量適度,動作流暢。按摩3~5分鍾。
按揉天樞穴:仰臥於床上,用中指指腹放在同側的天樞穴上,中指適當用力,順時針按揉1分鍾。
掌揉中脘穴:仰臥於床上,左手的掌心緊貼於中脘穴上,將右手掌心重疊在左手背上,適當用力揉按1分鍾。
推肋部:仰臥於床上,兩手掌放在體側,然後用掌根從上向下推兩側肋部,反複做1分鍾。
按揉關元穴:仰臥於床上,用一手中指指腹放在關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分鍾。
提拿腹肌:仰臥於床上,兩手同時提拿捏腹部肌肉1分鍾。
按摩腰骶
坐於床上,兩手五指並攏,以掌根貼於同側的腰骶部,適當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腰骶部數次,直至腰骶部發熱為度。
按揉腎腧穴坐於床上,兩手叉腰,兩拇指按於兩側腎腧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分鍾。
按摩四肢
按揉合穀穴以一側拇指指腹按住合穀穴,輕輕揉動,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鍾,共2分鍾。合穀穴是全身四大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熱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緩解因便秘造成的頭暈、飲食不振、情緒煩躁、黃褐斑、痤瘡和腹痛等症。
按揉支溝穴以一側拇指指腹按住支溝穴,輕輕揉動,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鍾,共2分鍾。支溝穴是治療便秘的特效穴。
按揉足三裏穴坐於床上,兩膝關節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側的足三裏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分鍾,感覺酸脹為度。
按揉三陰交穴坐於床上,兩膝關節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於同側的三陰交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分鍾,感覺以酸脹為度。
指壓相關穴位
大便未出時,兩手重疊在神闕穴(即肚臍)周圍,按順逆時針各按摩15次,然後輕拍肚子15次。
大便將出不出時,用右手示指壓迫會陰穴(二陰之間中點),便可助大便緩緩排出,心情要輕鬆,千萬不可焦急。此外,坐在馬桶上,靜神,深呼吸,引意念於腸,做提肛運動15次,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排便效果。
以上的自我按摩法能調理腸胃功能,鍛煉腹肌張力,增強體質,尤其適於慢性便秘的人。但必須堅持早晚各按摩一遍,手法應輕快、靈活,以腹部按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