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時的經絡穴位療法(1 / 2)

生氣時的經絡穴位療法

人在發怒時肝氣上逆,血隨氣而上溢,故傷肝。肝氣上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生氣,人一生氣沒處發泄就會慍怒,怒極必傷肝。善於動計謀的人,肝氣用得多,耗傷肝血也會影響人的視力,因為“肝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肝經在醜時活動最強,有人喜歡深更半夜學習、想事情,因為這時效率高,計謀出得也好,道理就在於此,故一般的“大決斷”都出自半夜。肝能調節人的情誌,正常的情緒活動依賴於氣機的調暢,如果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則會引起兩個方麵的精神情誌活動異常——肝鬱氣滯和肝陽上亢。

當你煩躁不安、情緒失常時,是因為肝氣不暢,太衝是人體肝經上最有靈性的穴位,每天下午5點到7點腎經經血運行最暢旺的時候,按揉左右腳的太衝穴各20分鍾,就能預防並改善以上疾病。之所以選擇在腎經當令時按揉太衝(從太衝揉到行間),是因為肝腎同源,腎水生肝木,腎經是肝經的母親。由於肝經在淩晨1點~3點當令,這個時候人都在熟睡中,故在其母經——腎經當令之時按揉太衝,效果一樣好。

肝氣不舒的另一個表現是生悶氣,有了脾氣要發出來——生悶氣比發脾氣更傷肝。對於愛生氣尤其愛生悶氣的人來說,生氣了,一定要按摩一下太衝穴,這是一個很好的補救方法。從理論上講,在肝經最旺的醜時按摩肝經最好,但此時我們宜保持熟睡,以順應自然。因此,可以將其改為在同名經手厥陰心包經當令的戌時(晚上19點~21點)按摩,或者采用酉時腎經當令之時按揉腎經原穴——太溪穴,同時按揉肝經原穴——太衝穴。

女性多是肝鬱氣滯的代表,愛生悶氣的人多為女性,主要表現為肝鬱氣滯。對於女性來說,肝的經脈分布於兩肋,乳房是肝脈必經之路。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氣機不暢,肝氣鬱結,就會出現胸悶乳脹、乳房疼痛,導致水液停滯,血行不暢產生痰瘀等病理產物,形成腫塊。

肝陽上亢更鍾愛男性,肝主怒。一般男性容易把肝火發出來,表現為肝陽上亢。那些有火暴脾氣的人,經常處於發怒狀態,容易禿頂。肝硬化病人更易發生潰瘍病專家研究發現,肝硬化病人更易發生潰瘍病,這種消化性潰瘍病又稱肝源性潰瘍病,這也是發生肝硬化的明顯信號。如果你發現自己最近食欲減退,出現節律性上腹部疼痛、便血等潰瘍症狀,一定要注意檢查一下是否伴有肝硬化。

在大多數人看來,發脾氣是有傷大雅的事情。事實上,有了氣發出來要比悶在心裏好得多。由於生氣會給身體造成諸多問題,因此平時養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到“不生氣”。所謂的不生氣,並不是把氣悶住,而是修養身心,開闊心胸,通過其他途徑把“氣”發出來,比如,可以多聽一些悠揚和節奏舒緩的音樂,讓優美的樂曲化解精神的焦躁,放鬆情緒;運動也是發泄的有效途徑,隻是別過度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