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自我按摩療法
哮喘是由多種細胞特別是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症。哮喘相關的症狀為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咳痰等。典型的表現為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成端坐呼吸,幹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現紫紺等。
治療哮喘,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均提倡以預防發作為主,控製發作為輔。西醫治療緩解期的哮喘,主要建議患者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並配合服用抗過敏、增強體質的藥物;避免與過敏物質接觸。
中醫認為過敏性哮喘是由於本身肺、脾、腎三髒具有虛弱的基礎,造成肺裏始終有“一塊痰”。這痰很難靠自己身體清除,一旦感受外界邪氣刺激,痰就會阻塞氣道出現喘憋。
中醫臨床上運用按摩手法對哮喘的防治,治療以補益肺、脾、腎為大法,在這個基礎上化痰、宣肺、平喘,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為了方便哮喘患者在生活中自我保健治療,中醫專家將專業的按摩手法進行了改變,設計了一套自我按摩防治哮喘的手法。
治療哮喘常用手法為拿法、按揉法和擦法。
拿法
用手掌和五指,像抓一把豆子那樣用力提拿一定的身體部位。拿法並不是我們通常的拿東西,而要進行一鬆一緊地提拿,而不是拿住不放。
在治療時,每個治療部位拿20次為佳。需要注意的是,進行拿法治療的過程中,不能出現“掐”的動作並以局部微微發熱為宜。
按揉法
按揉法主要用拇指在治療部位上逐漸用力按壓後,再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旋轉揉動。揉的時候注意按壓的力量不可減弱,以局部感覺酸脹為佳。每個穴位按揉1分鍾為宜。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均可。
擦法
用手掌附著在治療區域,進行直線地往返運動。操作時,手要緊貼皮膚,壓力要保持但是不可過大。擦法速度要掌握在每分鍾來回各50次為好,以皮膚發紅微熱為佳。
具體說來,可以通過不同穴位的自我按摩來治療和預防哮喘。
按揉重點穴位:天突穴、內關穴、列缺穴、曲池穴
位置:
天突穴位於頸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列缺穴位於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作用:
這四穴是推拿治療哮喘急性發作期的關鍵用穴,使用按揉法,再輔助藥物,可以有效緩解哮喘發作時出現的喘憋。在哮喘緩解期,此四穴同樣可以用來強身健體,預防哮喘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