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經絡穴位自我保健法(1 / 2)

中篇經絡穴位自我保健法

第一章滋養髒器的特效穴位及經絡自我保健

人體的經絡與我們身體的五髒六腑等所有器官相互連通,循行於人體的各個部位,就如同一張精細準確的旅遊地圖,不論你想去哪兒,都能找到地方。這個大網絡中的每一條路徑,乃至每一個點都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維持著全身器官的協調運行和平衡,共同保護著我們的健康之軀。

肝陰虛的經絡穴位保健

中醫認為,人的經絡主要由經脈和絡脈組成。所謂“經”實際上有“徑”的意思,相當於路,是大且深的主幹;而“絡”有“網”的意思,相當於分支,是小且淺的橫行支脈。如果將我們的身體比作一棵大樹,那麼,經脈就是樹幹,絡脈就是樹枝。“樹幹”與“樹枝”就如同我們身體裏深淺不一、縱橫交錯的溝渠一樣,運載著全身的氣血。氣血通暢,人就能“活”起來,氣血不暢,人就得打盹。就好像一座城市的交通,一旦出現堵車時,被堵的人就會心情沮喪,而一旦疏通了,所有的車都正常地跑起來,城市的各個角落也就恢複了以往的平靜,大家也就相安無事地專心自己的工作了。

說到健康,恐怕有不少人又要對經絡嗤之以鼻,說經絡是不科學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但千百年來的事實證明,通過經絡按摩及針灸等療法不知道有多少人起死回生。當然,現代醫學技術已經相當發達,但問題是,我們不可能一天24小時把醫生帶在身邊,身體一不舒服就給我們開藥、打針、輸液,為你手到病除。因此,我們自己必須掌握一些簡單的保健方法,而經絡按摩應該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平時我們可能有遇到這樣一些症狀:眩暈耳鳴,脅痛目澀,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燥咽幹,或手足蠕動,經閉經少等,這就是典型的肝陰虛症狀。肝陰虛指肝髒陰液虧虛的症候。多由氣鬱化火,肝病及溫熱病後期耗傷肝陰,或腎陰不足所致。治宜滋陰養肝為主。肝陰虛不能潛陽,多致肝陽上亢或虛風內動。參肝陽上亢,虛風內動條。

肝,陰中之陽髒,魂之處,血之藏,筋之主,其為風木之髒,主疏泄而藏血。疏泄指肝對於全身的氣機、血液、水道、津液等方麵具有疏通、暢達、宣泄的功能和特性。以保持肝本身功能和其他髒腑功能活動的重要條件。肝藏血,指肝具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即“肝主血海”也。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肝疏泄正常、氣機調暢、血運暢達、藏血才能保障;反之也隻有肝的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肝木得養,其疏泄始能正常發揮,故前人有“肝體陰而用陽”之說。

肝之藏血,其體為陰,是疏泄功能的物質基礎,也是肝本身乃至其他髒腑功能活動正常進行的物質基礎。朱丹溪有雲:“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氣常有餘,血常不足。”何況陽主動,陰主靜,人體常居陽動狀態之中,精血、陰氣最易耗散。故此示人保護陰精,強調養陰在養生、治療上的重要性。具體對肝髒而言,肝常行疏泄功能,居陽動狀態,肝體精血則易耗散而常虛。“血液運行上下全賴乎肝,肝陰虛證則不能滋養血脈”。陰血是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在生理狀態下,又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肝陰虛證,營陰虧損,血脈不充,以致血液運行不暢而瘀滯。又因瘀血阻滯,妨礙陰精的化生,可加重瘀血,導致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緩慢,微循環障礙而出現微觀血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