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回 華夫人還金除後累 夏小姐設法濟窮人(1 / 2)

話說夏瑤雲見哥哥要代他悔親,整整哭了一夜。次日,趙夫人見他兩眼紅腫,曉得因為昨日的事,隻得解勸了一番。卻巧夏國華也來坐一回,當下說道:“非我今日年老昏昧,我兒雖是嬌養成性,卻要曉得女兒心中大義。你那哥哥終不是成材,隨後就是華家貧苦、隻要書生清白,做了秀才娘子,也比得那貪官汙吏被萬人唾罵勝了許多。”瑤雲見了爹爹說了這話,知道是怕他嫌華家窮,故用這話勸他。昨日哭了一夜已是傷心不已,此刻又聽見這話,不禁大哭起來。趙夫人見了也是心疼不過,隻得又勸解了一回,老夫婦出去,倒是夏均祥的妻子頗知大義,昨晚勸了他丈夫一夜,說道:“你家本來是寒士出身,現在爹爹功名顯達,也算是祖宗庇佑。怎樣忘了本來麵目,要想悔起親來?”均祥被妻子訴說一頓,也覺沒趣,一早就出門去。此時夏國華還怕有後患,趕著到書房,寫了個名帖,叫人往湯家鎮請湯先生來。就說有要話麵談,家人答應前去。到了鎮上,卻好湯德元在家,說出來意,裏麵回出話來:“家內有事不能分身。明早定來,“這兩人本是常來的,湯家人等俱皆熟悉,過了一會,派來兩個丫頭,亦出來問道:“老爺來請湯先生何事?”來人見沒人在旁,就將葉家的事與兩個丫頭細細說了一遍。

順喜當時聽道:“幸虧老爺有主意,即日將禮聘定。若不這樣,免不得少爺反悔。可憐這裏兩位相公日夜功苦,滿口說要功名發達。”這華太大聽見,當時並未開口,回到房中,將這說與兩個姑娘知之。

他們三人暗自談心,並不提防華夫人聽見。於是華夫人母女也各自悲苦。華太太也歎息道:“窮字本是讀書人本分。前因夏親翁慷慨提攜,送了這一幹銀子與兩個婢女,本是親戚應為之事。因他誠意而來,故此收下。現在他兒子既如此勢利,雖然夏親家絕無心意,日後難保不貽為口實。趁此湯伯伯未曾前去,仍將這銀子取回,請湯伯伯仍然送去,我母女二人針鑿也得苦度日子。”春姑聽了,也說甚好,隨即華太太過來與湯德元道:“適才夏家來請伯伯,有何事故?”湯德元道:“來人但說有事麵商,待明日見麵方可知道。”華太太不禁淚下道:“先夫在日,本無心與仕宦結親。隻因夏老爺見愛甚深,又值伯伯從中說合,故此做下這門親事。不料先夫病故,又承兩家相助照料,我想久久累人,終非了局。且不知兩個小兒有無出息,今日先與伯伯說明,可將夏家一千銀子並兩個婢女,明日伯伯進城依然送去。我家向來寒素,十指女工還可為小兒讀書之費。等日後彼此商發,再領情便了。”湯德元聽說,殊為詫異道:“嫂嫂何以如此見外,此時忽複送去。豈不負了夏親家美意?”華太太道:“寧可此時辜負。日後方免累人,但煩叔叔代去的好。還有一言,現在住尊府,於心久抱不安。前住之房,既蒙借住,擬想改日仍搬回那裏。貧賤自有命,到了極苦時節,小兒等也好發憤。”湯德元見他這樣,疑惑家中有人得罪了他,忙向華太太道:“親成本有助相之義,親母何以說出如此話來?有誰說了閑話,但明說不妨。”湯德元也不知何故,華太太道:“次日早間進城便知底細,但這話務求伯伯說了。”德元隻得隨應了,於次日早間進城來到縣內,夏國華請入花廳,談了一會。德元問道:“父台昨日呼喚。有何見諭?”夏國華歎了一口氣道:“昨日相請非為別事。古人說兒女情長這四字,真古今一轍。但不知近來令婿弟兄文字有何長進,故請你先生來一問,二則有事奉托。小女今年已有十六歲,雖受有聘,卻依然在室。特恐小弟年老,一朝水遠長別,後顧堪虞。擬想將小女重托先生,待華家起服,即卜吉於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