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那些鮮為人知的性少數人群(3 / 3)

最後,人們之所以認為男性著女裝是“不正常”的,那大概隱含著男性對“變成”女性的恐懼心理。

有心人會發現,如果把一個女人放在男人堆裏,那麼她的女性特質就會變得非常突出,且時間越長就越突出;與女人不同的是,如果把一個男人放在女人堆裏,那麼他的男性特質會慢慢被淹沒,時間長了他就會有女性化傾向。另外,若女人穿著男裝,她的女性特質就會更加突出,顯得更加女性化;可是若男人穿女裝,則會掩蓋了男性的陽剛氣質,會越來越像女人。

為什麼會這樣?

有人猜測,男人很可能都是女人“變”的。證據之一,是男人之所以也長有無用的乳頭。因為胚胎在8周之前無法確定自己的性別(所以每個胚胎最初都準備了兩套生殖係統,即中腎管和副中腎管),為了不錯過發育的時機和進程,隻好把乳頭也一起發育了。到了第8周,有部分攜帶y染色體的胚胎在大量睾酮素的作用下選擇了男性生殖係統,“變成”男胎兒,而另外那些沒有y染色體的胚胎則因為沒有被睾酮素“幹擾”,從而繼續發育為女胎兒。

或許是因為胚胎時期就攜帶的記憶,男人們天生就害怕自己男性特質的消失,因而極其鄙棄那些女性化的男人,當然也包括厭惡穿著女性化的男人,實則這背後隱含著對“變成”女人的恐懼感。

強奸者純粹是為了滿足性欲望嗎?

作為一種違背人的自由意誌而強迫性地加諸在人身上的暴力行為,強奸給受害者帶來很大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傷害。那些有過被強奸經曆的人往往不願意再回顧當時的場景,因為那會讓他們再度重溫絕望和無助感,尤其是對自己的身體失去支配能力的恐懼和自我否定感。很多有過被強奸經曆的女性會因此長時間陷入低自尊的境地,這將直接影響她後來的婚姻和情感關係。如果被強奸者是男性,則這樣的經曆除了以上的心理感受外,還會挫傷他的男性雄風,可能會讓他長時間處於無法言明的屈辱和自卑感裏。如果受害者被強奸時尚未成年,則會嚴重破壞他對成人世界的信任感,導致成年後無法珍愛自己,而男性則可能因此變成同性戀、雙性戀或異裝癖。

正因為強奸對人的傷害是如此巨大,所以在世界各國,強奸都被認為是一種惡劣的犯罪行為,強奸者會受到法律的嚴懲。但是,近些年不時有人提出賣淫合法化的問題,其理由之一是“可以降低強奸率”。這樣的觀點是對強奸做了一個前提假設,即假設所有的強奸者都是為了紓解性欲才實施犯罪行為。但事實並非如此。

強奸的本質並不隻是單純的性行為,還帶有一種強烈的攻擊和暴力意味。

著名社會學家露特·賽福爾特曾說過:“強奸不是性欲望的暴力表現,而是通過性來實現的暴力。”那些慘被強奸的人決不會認為自己是與強奸者發生了性關係,他們更多地認為自己遭遇了一次可怕的襲擊或者暴力,而社會學、醫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人員也對此持相同觀點。

當強奸犯談論起自己的強奸行為時,鮮少提起其生理上的滿足,而更多地談到當他在實施強奸時,對受害者身體、精神和心理上的優越感和控製權,以及對受害者實施暴力時淩辱和虐待他人的滿足感。

研究者還發現,強奸犯普遍性地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性格缺陷,他們常常給人性格不成熟、缺乏自尊、男性之氣不足等印象。同時,他們也常常性能力不足,缺乏與女性相處的能力和經驗。由於上述原因,這些人往往下定決心想要改善這一切,並為自己樹立信心,然而卻屢屢受挫,因而就容易將挫折感轉變為憤怒情緒,進而發泄到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

以脅迫的方式欺辱比自己弱小的人,這樣的行為背後早已經不是性本身,而更多的隱含著強奸者想要通過此行為來獲得對他人的絕對的控製感,同時通過暴力的攻擊行為,來舒緩自己內心的焦慮、自卑、恐懼等負麵情緒。

權力式強奸:有權在握的人會用強奸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征服欲和占有欲,體驗到自我的強大感。

權利式強奸多發生在職場或商務來往中。專業的性工作者可以提供“被強奸”的服務,以滿足有些尋求心理刺激的人的需要。然而,這畢竟隻是一種表演,而不是真正的強奸,有些人還是無法滿足於此。於是,一些人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力,便通過強奸那些弱小者來體現自己的權力感。而弱小者出於種種考慮,事後往往也不敢太多聲張,更促使有權力者肆無忌憚——這樣的人需要的也不是性,而是體驗強大的感覺,以及找到個人的身體和心理安全感。

在戰爭中,強奸被當作暴力手段的曆史非常深遠。

當發生戰爭時,強奸敵方的女性會被當作一種武器,這種極其殘忍的手段給被強奸者以及被強奸者的社會帶來的傷害是難以估計的。在人類曆史上,戰爭強奸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和古希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軍隊也曾對許多亞洲國家的女性犯過戰爭強奸的罪行。同樣的,那些強奸罪行並不是人們以為的“性欲驅使”,而是另有原因。

在上世紀90年代的科索沃戰爭中,士兵們奉命當著其家族和丈夫的麵兒強奸婦女(有幾萬名女性在這場浩劫中被傷害),目的是為了破壞當地的社會、情感和規則的紐帶。大部分被強奸的女性之後的境遇都非常悲慘,她們要麼淪為性奴,要麼被家族遺棄、被社會唾棄。表麵看來,這是對受害女性的不人道,實則是當地社會和人民為了逃避由於尊嚴受損、內心情感割裂而帶來的自尊、自信以及自愛的挫傷,因為戰爭強奸本身直指的並不是性,而是對對方(身體、心理乃至是民族性)的統治感、占有感,以及侮辱與虐待。

經過長期的文明進化,人類普遍認為性行為是最隱私的行為之一,而性被賦予了太多本質之外的其他意義。在男權社會中,當一個男人強奸了一個女人,這個過程會被描述成“占有了她”,或“壞了她的身子”。這種表達方式意味著,人們普遍認為被脅迫的性行為包含著很強的暴力和毀壞性質,是一種強者對弱者的占有和征服,甚至是淩辱或報複。

熱衷角色扮演的人是什麼心理?

因為要結婚了,毛毛就搬去與男友同住,希望兩個人可以多一些時間在一起,同時也更加方便籌備婚禮之類的事情。可是沒幾天她就發現,在滾床單這件事上,男友的一些愛好和習慣讓毛毛很難堪。

原來,男友竟然從網上買了不少情趣用品,並求著毛毛穿上那些衣服和他“做遊戲”,進行角色扮演。但毛毛卻無法入戲,因為她覺得男友這樣做,分明就是把她假想成別的女人,弄得她一點感覺也沒有。男友見毛毛很不配合,也感到很無趣,隻好把那些東西都收了起來。可是,兩個人卻因此有了一些嫌隙,關係明顯冷淡了許多。

那麼,那些熱衷這些事的人能從這種扮演中得到什麼樣的滿足感呢?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和想法呢?

在有些人的性價值觀裏,滾床單的娛樂功能遠遠大過於愛和親密的表達功能。

所謂性價值觀,即一個人看待自己的性的角度和觀點。從上麵的故事來看,在毛毛的性價值觀裏,性更多的是愛和親密的表達——許多女性都持這樣的觀點。可是,在毛毛的男友看來,性固然有愛和親密的表達功能,但更多的是一個娛樂項目——即他認為性的娛樂功能會大過於愛和親密的表達功能。

在這樣的性價值觀下,毛毛的男友自然就會想盡辦法讓自己體驗到更多性快感,那些他購買回來的製服、麵具、飾品等,也隻是幫助他體驗更多性快感的輔助工具而已,並不至於上升到毛毛認為的“把她假想成別的女人”的高度。

在滾床單時做角色扮演遊戲,是一種對未能滿足願望的補償性的心理滿足機製。

男性本能中的傳播基因欲和占有欲,使他們希望盡可能多的與各種女性滾床單。但這種願望卻受到法律、道德等因素的製約,根本無法實現,或即便能實現也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在處理這些願望時,有些人選擇壓抑,比如深藏在內心,然後伺機而動,同時將風險降到最低;另外有些人則選擇轉移,比如寄情事業、愛好、自我提升等;還有些人則會用替代的方式,比如在滾床單時做些角色扮演的“遊戲”——在心理學上來說,這屬於一種補償性心理滿足,在征得伴侶的同意下,這是一種完全無害的心理補償方式。

滾床單時的角色扮演遊戲大多是製服誘惑,這也與人們渴望反叛權威和挑戰秩序的心理有關。

在滾床單的角色扮演中,扮演對象更多的是教師、醫生、警察等具有明顯職業特征的人群。他們有著風格鮮明的服飾和形象特征,給人權威、秩序、嚴謹的印象,同時還總有一種令人尊敬的專業形象。在生活中,這種專業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人有壓迫感。那麼,在有些人的性幻想裏,就總希望打破或毀壞這些固化了的形象,就像是挑戰或跨越權威和秩序,從而獲得某種心理上的勝利感和成就感。同時,這也是一種可以伴隨著性幻想而獲得強烈性刺激的方式。

通過網絡和電話滾床單也讓人情迷的原理

互聯網正以令人難以想象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娛樂方式。性和性話題是互聯網上搜索頻率非常高的內容。據美國一家大型網站的在線統計,大約有10%的25—35歲年輕白領曾有過視頻性愛的經曆,並且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她們現實中的家庭生活和人際交往。

有人曾撰文描述自己網絡性愛的體驗,並直接表示自己對虛擬性愛樂此不疲。他的經曆在勾起有些人的好奇心之餘,也不免讓人忍不住思考:通過網絡和電話的虛擬性愛,有著什麼樣的魔力,以至於讓人寧可放棄現實生活中與人互動的樂趣?那些沉迷於此的人究竟是怎麼了?

那些缺乏建立關係的能力的人,會通過虛擬性愛來逃避與他人建立親密感的壓力。

人天生就是群體動物,每個人都渴望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聯係。然而,有些人卻是對此又渴望又恐懼,生怕在親密關係中受到傷害。而網絡這個虛擬世界卻剛好符合這些人的需要,既能幫助他與他人建立親密的聯係,又因為隔著電腦屏幕而將“危險”拒之門外。

在這樣的虛擬環境中,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不會向他索取他無法給予的情感關係,更加不會涉及後續的相處、婚姻、孩子等麻煩的事情,而隻有簡單的性關係。這種隻取不予的好處自然會讓他們欲罷不能地深陷進去。

對自己的性魅力比較自卑的人,也容易沉迷於虛擬性愛。

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裏,由於無法見到對方真實的樣子,躲在屏幕後麵的人會感到很有安全感,不用考慮服裝和發型是否得體,也無須擔心自己的容貌和氣質是否迷人,更不必擔心會被異性拒絕,這就使人們體驗到一種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雖然這感覺也帶有一定的虛擬性,但會給此類人帶來美好的感覺,因此會愈加癡迷於虛擬的情愛。

精神空虛,或對現實生活中的情感關係不滿意,也可能會讓有些人將注意力轉移到互聯網的虛擬性愛中去。

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打擊而沒有得到有效紓解的人,會在壓力之下選擇沉迷互聯網虛擬性愛來逃避這種壓力和挫折感。還有些人則會因為無法處理情感關係中出現的矛盾,在憤怒和絕望的情緒下,賭氣式地開始虛擬性愛,以這樣的行為對伴侶進行“報複”,卻在不知不覺中越陷越深。有些人在感受到精神的空虛時,為了逃避和壓製這種空虛感,也可能用虛擬性愛的方式來對自己進行非理性的填補。

虛擬性愛對人們的現實生活有著難以估量的危害性,是兩性關係中需要關注的新問題。

美國的性學專家阿爾庫珀博士認為,互聯網那種獨特的可獲得性、可購買性和匿名性使網絡性活動對有些人深具魅力。這三個因素讓網絡上的虛擬性愛變得唾手可得,並且充滿某種黑洞般的誘惑和吸引力,讓那些缺少意誌力且情感空虛的人無法自製。但這種網絡虛擬性愛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個人的可拍照手機和攝像頭無處不在,人們很難預測自己的行為會在什麼時候被公之於眾,從而影響他在現實中的正常生活;其次,由於網絡上的虛擬性愛會占用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勢必會影響到日間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這種愛好和習慣若被伴侶發覺,還會進一步影響婚姻和家庭的安定——如果不注意調節,互聯網虛擬性愛勢必成為婚姻關係中無法忽視的“第三者”。

90%以上的性功能障礙是心理問題

曉東剛30歲出頭,和妻子結婚五年了,可是最近在滾床單時他卻越來越無力應付,主要問題是勃起困難。為了避免尷尬,他要麼借口加班而晚歸,要麼就是晚飯後躲在書房裏不出來,其實就是盡量不要與妻子同時睡覺。雖然妻子並沒有抱怨什麼,還溫柔地安慰他,可是他卻難以接受這個現實,常常鬱鬱寡歡,而他的情緒狀態更進一步加重了生理症狀。

曉東就是遇到了所謂的性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即滾床單時無法正常進行或無法獲得滿足。男性會出現的症狀如勃起困難、早泄、陽痿等;女性則可能出現疼痛、痙攣、高潮缺乏等。性功能障礙一般不會有器官性的病變或異常,而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也被稱為性心理功能障礙。

那麼,什麼樣的心理因素會導致人們遭遇性功能障礙呢?

在缺乏正確有效的性教育的大背景下,社會文化裏的男性中心主義反而使男性深受其害。

在前麵的內容中,我們專門討論過這樣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一直到今天,仍然有許多男性相信,性器官的尺寸、勃起的硬度和交媾的時間,是體現“男子漢雄風”的絕對標準,同時也是帶給女伴性愉悅的唯一“利器”。由於腦海中有一個和滾床單有關的完美藍圖,男性會不由自主地拿自己的情況和表現與那個藍圖做比較——可惜隻有一部分人能達到所謂藍圖的標準。所以,一旦在滾床單時出現了與藍圖中不符合的情況,就會帶給男性巨大的焦慮和壓力感,因而帶來或加重性功能障礙的症狀。

另外,將滾床單中的表現與男性尊嚴直接掛鉤所帶來的壓力,也是讓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現性功能障礙的凶手之一。

性是親密關係晴雨表,伴侶的性功能障礙往往是親密關係出現問題的明確信號!

原本滾床單時一直很順暢的,結果後來開始出現問題,那往往是伴侶關係已經亮起紅燈的重要信號!人們常說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但那隻是在一般情況下。事實上,任何一個男人都無法對那個讓他充滿負麵情緒的人產生性衝動,尤其是當那種負麵情緒裏有相當一部分是憤怒的時候。對性對象不加挑剔的男人尚且如此,常常把性當作是愛的表達方式的女人就更加無法做到與那個讓她憤怒的人滾床單了。

有國外的相關資料顯示,有47%的男性認為,造成他性障礙的原因是與伴侶的關係不和睦,而來自他們配偶的數據是68%。有性學專家研究發現,伴侶們長期在缺乏愛意的情況下滾床單,正常的性反應過程不能被完成,是影響性功能的因素之一。本節開篇中提到的曉東,便是因為妻子一貫強勢的做派,讓他對婚姻關係逐漸心生怨懟。可是,二人之間並未建立起順暢的溝通機製,這些被擱置的情緒就逐漸蔓延出來,影響了他對滾床單的興趣,從而導致勃起困難。

不良的性經曆(尤其是發生在幼年或青少年時期),如遭遇性侵犯、性侮辱或性虐待等,都可能導致個體在成年後出現性功能障礙。

一些傷害性的性經曆會讓人們對性產生厭惡感或恐懼感,如果這些感覺沒有被及時處理,而是壓抑在潛意識中,那麼,在日後的滾床單中,如果發生了什麼特別的誘發事件,如滾床單時受到責罵、掐咬等(類似早期傷害性的性經曆的場景和體驗),極易引發早期經曆中的創傷記憶,也容易導致個體發生性功能障礙。

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的明顯症狀是缺乏性欲,若不加以治療,也可能會逐漸導致性功能障礙。

大腦才是人體最敏感、最重要的性器官!因為性欲是從大腦開始傳導的——首先是腦部的神經傳導素將一些滾床單的信息通過腦細胞進行傳遞,然後人體通過血液的流動將信息傳達到性器官。而當一個人長期處於抑鬱或焦慮狀態並演變為抑鬱症或焦慮症時,體內的傳導素就會處於失衡狀態,因而無法順利傳遞滾床單的信息,自然就會導致性欲低下甚至毫無性欲。同時,體內傳導素的含量過低時,也會有麻痹人的性愉悅神經,並進一步影響性功能與性感覺。

這是很多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之所以性趣低下和弭患性功能障礙的生物學原理。

在生活中,像曉東這樣由於心理因素而引發性功能障礙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研究者稱,90%的性功能障礙都是由心理問題引發,真正由器質性引發的性功能障礙其實是少數。男性在生命的任何階段,都可能在生理、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現這樣或那樣關於性的尷尬,但如果有正確的性觀念,以及進行心理和精神上的調整,一般都不至於演變為所謂的性功能障礙。換個角度來說,改善性功能障礙應主要采用心理疏導的方式,而不是過多去關注生理性因素。

不要懷疑,真的有人對性毫無興趣

隨著人們性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有些國家已經頒布法令承認同性戀婚姻,同時各路專家和媒體對同性戀群體的關注越來越多,相關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就在這個時候,一則新聞又引發了人們強烈的關注和討論:加拿大一位副教授蓋特的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約有7000萬人不是異性戀,也不是同性戀或雙性戀,而是無性戀。

所謂無性戀者,並不是說他們身體或心理有問題,或者性別取向不確定,也不是害怕或無能力建立親密關係,更不是暫時地失去對性的興趣,而是他們根本就對性愛(無論同性還是異性)絲毫不感興趣!他們中的有些人處於單身狀態中,也有些人是已婚並且還有孩子,但後者聲稱在他們的婚姻裏,隻有很少的性,對他們來說,性不是常用來表達愛的方式,而更多地用親吻、擁抱、一起活動等方式來表達。

有人說無性戀者分明就是性冷淡,也有人認為無性戀者是由於在兩性關係中受傷太重而對自己采取的保護措施。由於這個群體剛剛“湧現”出來不久,關於他們的相關報告自然就少之又少,所以,人們對這個現象有種種的猜測和觀點也是很正常的反應。那麼,無性戀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無性戀一族早就存在,隻是隨著近年來人們性價值觀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他們才從社會邊緣狀態走出來,敢於宣稱自己的性主張。

實際上,早在2004年時,蓋特博士就分析過一份英國人在1994年做過的性吸引力調查。他當時發現,在18000個調查對象裏,約有1%的人坦承無法從任何人(無論同性還是異性)那裏感受到性吸引力。到了2012年,這個數據增長到被調查人群的3%,這樣的變化意味著無性戀者早就存在,隻是人們是否願意公開承認而已。

或許在以前的很長時間內,無性戀者對於要不要談論自己對性的態度是無所謂的。畢竟他們不需要像同性戀者一樣去爭取自己的權利,也不會因自己的習慣而帶來什麼生活上的不便,所以公開宣告自己的性主張的意願就不那麼強烈了。

佛家和天主教之所以要求其門眾禁欲,實則是當人追求精神空間到達一定的境界時,就真的會達到無欲無求的狀態,這與無性戀者更注重精神追求的特點不謀而合。

隻可惜佛祖忘記了大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有著各不相同的執妄和物質欲,這些因素使有些人即便再認真修行,也依然有很大可能會一輩子無法達到那種至高的境界,即放下人類本能的性欲和物欲。

而很多無性戀者之所以聲稱對性沒有任何興趣,但是卻保持著對人、生活、事業等方麵的熱情和興趣,那大概與他們更多地關注精神世界的生活,更多地與自己的內心對話,關注心靈的成長有極大的關係。

哲學家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這句話用在無性戀者身上再合適不過。

誰也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無論如何不能真正百分之百體會另外的人如何去感知他自己的生活,這就像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別人吃冰淇淋時的感受。即使我們吃了與那個人同樣牌子和口味的冰淇淋,也隻能得到屬於自己的感受而已。

關於無性戀者的生活,隻要他們自己感覺是很舒適的,那麼別人是無權進行幹涉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