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他鄉故知(2 / 3)

鄭多思抓瞎了眼了,這些字他都認識,可連起來啥意思,懵逼了!

張不善見他茫然,便知其意,善解人意的分析又道:“一切道家學修仙、成神、煉丹之道的經論,合成《道藏》,總共八千餘卷,其實都離不開道家的六字宗旨‘致虛極,守靜篤’!

‘致’是動詞,是做到、達到之意;而‘虛’字,不是虛弱,腎虛之意,虛是指‘空’或者‘清’的境界’,因此,“致虛極”的意思是說,要你做到空到極點,清淨到極點,沒有任何一切染汙!

而“守靜篤”講的是功夫、作用,硬要你專一堅持地守住,心無旁騖,專心致誌的守住那個境界,隨時隨地,無時無刻的處於“靜”的境界!

到達‘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便會有奇異之事發生,需要慢慢體會,自己感受;”

鄭多思細心追問他的經驗,張不善又說:“以我的經驗來看,簡單的初級的‘靜’可以使人心態祥和,溫文爾雅,不急不躁,有益壽延年之效;

中級的‘靜’,可以內觀自身,查漏補缺,增長智慧,感受天地間的靈氣,再加以修煉之法,導引反身,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不僅可長命百歲,甚至幾百年不成問題;

最高級的‘靜’,我不知道,沒有修煉到,但聽家師說過和在古文上看到過;那種境界如身遊太虛中,安心自在,就像神仙境界一般非舒適。而且常聽到虛空中天籟之音, 非常美妙。道家莊子所謂的“天籟之音”。莊子形容說是‘泠冷然、清雅悠美渾厚’的音聲,那真是聞所未聞的天音雖在鬧市中,心靈一靜,天籟的梵音仍然可以聽到,與嘈雜的音聲毫不相礙。”

“言歸正傳,再說‘萬物芸芸,各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複命’。!

這個意思是說,天地萬物的生命,“芸芸”表示大地上的草木非常多,數不清,用來比方萬物。草木的生命力在根根上。為什麼生長那麼快、那麼多?因為根根吸收了天地間正的力量。

根是什麼?是萬物生命的來源。回歸根才是靜,能靜才回歸生命。比如說,在自然界中,任何動物、植物、礦物的成長,都從“靜”態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一朵花、一粒穀子、麥子等等的種子,都在靜態中成長,在動態中凋謝。人的生命也一樣,經常需要與活動對等的便是休息。睡眠,是人要休息的一種慣性姿態,人生往複不絕的生命動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機。

因此,想要修煉,第一步,便是學‘靜’!”

—————————————

孔有才做為儒家弟子,也為鄭多思儒家的簡單修煉之法以及理論!

儒家聖人仲尼曰: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孔家聖人說,光悟了道沒有工夫不行,還要修止修觀。他說“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水流動的時候,沒有辦法當做鏡子用,等水不流澄清了,可以做鏡子用,反照我們自己的麵孔。

有句話叫‘思想如瀑布’,人之思想像瀑布的水一樣滔滔不絕,奔流不止,這樣的水是混濁的,隻有心如平靜的湖水一樣,才能反觀自身!

所以,走儒家路線第一步,需‘靜’!

儒家另外一位聖人著有《大學》這部名書,開篇講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而,‘知、止、定、靜、安、慮、得’是我們儒家修行的七個步驟………………”

—————————

李金剛,作為佛門天台宗的傳人,他給鄭多思講解佛門修煉之法:

天台宗小止觀法中,有一個偈頌:

心配屬嗬腎屬吹;

脾呼肺泗聖皆知;

肝髒熱來噓字至;

三焦壅處但言嘻。

嗬(管心髒)、噓(管肝髒)、 呼(管脾胃)、嘻(管三焦)、吹(管腎髒)、泗(管肺)。

在空氣幹淨的地方,站著或打坐,用這六字之中的一個,作口形呼氣,不要出聲音,盡量呼,呼到不能再呼了(肚子癟進去),嘴巴一閉,讓它自然吸。煉得累了,停下來作調息功夫。此時就是小止觀所謂“有止有觀”,感覺自己不呼不吸了,非常輕微,雜念少了,慢慢練習下去,身體內部會起各種變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